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苇杭

一苇杭

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唐.孔颖达疏:“言一苇者,谓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桴栰然,非一根苇也。”按:杭通航。

一苇,指将一束苇代船而渡。因《诗经》有“一苇航之”之语,故后以一苇”代称小舟。

唐.杜甫《洗兵马》:“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李绅《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天津落星河,一苇安可航。”


【典源】《诗·卫风·河广》:“谁渭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qi) 予望之。”疏:“正义曰: 言一苇者,谓一束也; 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浮栰然,非一根苇也。”

【今译】《诗经·河广》诗中说:“谁说黄河宽又宽,一束芦苇渡对岸。谁说宋国远又远,踮起脚尖望得见。”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渡河、航行;或用以指船,多指小船。

【典形】 渡苇、杭苇、一苇、一苇杭、一苇下长川、一苇通津。

【示例】

〔渡苇〕 宋·吴文英《烛影摇红·饯冯深居》:“一棹回潮渡苇,正西窗灯花报喜。”

〔杭苇〕 清·周之琦《好事近·舆中杂书所见》之一:“杭苇岸才登,行人乱峰层碧。十里平沙浅渚,又渡头人立。”

〔一苇〕 唐·杜甫《洗兵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一苇杭〕 宋·苏轼《次韵王晋卿奉诏》:“天山自可三箭取,海国何劳一苇杭。”

〔一苇下长川〕 宋·范成大《胡宗伟罢官改秩》:“却浮一苇下长川,浮玉低昂波聒天。”


猜你喜欢

  • 汲黯直言

    《史记.汲郑列传》载:汉武帝时,汲黯为主爵都尉,以数直谏,不能久居其位。淮南王曰:“(黯)好直谏,守节死义。”因屡犯颜直谏,被汉武帝斥为“戆”。而汲自言:“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

  • 凫短鹤长

    源见“断鹤续凫”。喻指事物各有长短优劣。宋毛滂《蝶恋花.秋晚东归》词:“凫短鹤长真个定。勋业来迟,不用频看镜。”并列 凫胫短,鹤胫长。长短不一。形容余缺不齐。元·关汉卿《乔牌儿》套曲:“算到天明走到黑

  • 笑面夜叉

    宋.陈次升《谠论集》三《弹蔡京第三状》:“洗垢索瑕,中伤士类,……毒流天下,实不忍闻,主行虽在章惇,(蔡)卞实启之,时人目之为笑面夜叉,天下之所共知也。”夜叉是恶鬼,面目狰狞。夜叉虽面带笑容,但笑总归

  • 问奇

    同“载酒问奇字”。明张煌言《杨芳生以徐闇公高弟浮海来晤于东瓯爰赠一章》诗:“自言年少曾问奇,南州高士则我师。”

  • 啮臂盟

    《史记.吴起列传》:“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战国时,卫人吴起早年求仕不得其志,家产荡,

  • 髀满

    源见“髀肉复生”。髀里长满肉。慨叹久处安逸,年老体衰,不能有所作为。宋陆游《七十一翁吟》:“吏部齿摇心怅望,将军髀满泪汍澜。”

  • 扁舟号子皮

    源见“范蠡扁舟”。指乘舟归隐的范蠡。宋张元幹《李丞相纲生朝》诗:“欲知辟谷师黄石,便是扁舟号子皮。”

  • 伯鸾德耀

    源见“举案齐眉”。旧时作为贤夫妇的典型。明汪廷讷《狮吼记.奇妒》:“须知那伯鸾 德耀振贤声,白头相爱还相敬,我怎忍反目徒伤结发情。”亦用以泛称贤夫妇。宋张孝祥《丑奴儿.张仲钦生日》词:“伯鸾 德耀贤夫

  • 韦三绝

    同“韦编三绝”。元罗蒙正《怀马教授》诗之一:“陈编落落韦三绝,浮世茫茫海九环。”

  • 汉庭曳履

    源见“郑履”。谓在宫中拖鞋从容而行。指朝廷诤谏重臣。唐李商隐《上河东公启》:“汲县勒铭,方依崔瑗;汉庭曳履,犹忆郑崇。”【词语汉庭曳履】   汉语大词典:汉庭曳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