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鼓作气

一鼓作气

原指战斗开始时,鼓足勇气。今指作事时鼓起劲头,勇往直前。公元前684年,齐国侵犯鲁国,曹刿随鲁庄公一起至长勺迎击齐国军队。齐国军队首先擂鼓进攻,庄公想立即迎战,曹刿说不行。当齐军三次擂鼓后,曹刿说,可以发动进攻了。于是鲁庄公立即下令出击,一下子把齐师打了个落花流水。战争结束后,庄公问他为什么要这样?曹刿回答说,打仗,全靠一股勇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敌人力竭时我才擂第一次鼓,所以取得了胜利。

【出典】: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例句】:

宋·吕祖谦《吕东莱文集·杂说》:“大抵人之为学,须是一鼓作气;才有间断,便非学矣。”


偏正 比喻士气正旺盛时一往直前把事办成。语出《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末将愿率水师出战,~收复金厦。”△褒义。多用于鼓劲方面。→趁势打铁 乘胜直追 ↔再衰而竭


【典源】《左传·庄公十年》:“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今译】 春秋时齐国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敌,曹刿自请协助指挥。两军在长勺交战,鲁庄公将击鼓出兵,曹刿说:“还不行。”齐军敲了三遍鼓后,曹刿说:“可以出兵了。”将齐军打得大败。战后,庄公问曹刿原因,曹刿说:“打仗,凭的是一股勇气。打第一遍鼓时,士气最旺盛,第二遍就减退了,第三遍时勇气消失殆尽。这时出战,我军勇气正盛,敌人却已衰竭,因而战胜了他们。”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趁锐气正旺盛时,一举将事情完成; 也以“再鼓衰”、“三而竭”等指锐气衰退。

【典形】 鼓难作、鼓增气、屡鼓、三而竭、始鼓、一鼓气、一鼓之雄、再鼓衰、作气再三衰,吾衰鼓已再。

【示例】

〔鼓难作〕 宋·范成大《谈白傅洛中老病后诗戏书》:“闲心灰不然,壮气鼓难作。”

〔鼓增气〕 唐·杜甫《雨》:“不可无雷霆,间作鼓增气。”

〔屡鼓〕 宋·朱淑真 《送人赴试礼部》:“屡鼓莫嫌非作气,一飞当自卜冲天。”

〔三而竭〕 宋·范成大《亲邻招集强往便归》:“气衰况复三而竭,心赏尤于四者难。”

〔始鼓〕 唐·韩愈 《雨中寄孟刑部》:“未来声已赫,始鼓敌前败。”

〔一鼓气〕 唐·杜甫《寄岳州贾司马六丈》:“万方思助顺,一鼓气无前。”

〔一鼓之雄〕 唐·元稹《加陈楚检校左仆射制》:“亦所以作万夫之气,增一鼓之雄也。”

〔再鼓衰〕 清·唐孙华《次和酬恺功院长见怀》:“君喜先鸣早,余惭再鼓衰。”


【词语一鼓作气】  成语:一鼓作气汉语词典:一鼓作气

猜你喜欢

  • 张梨

    《文选》卷十六晋潘安仁(岳)《闲居赋》:“张公大谷之梨,梁侯乌裨之柿。”唐.李贤注引《广志》:“洛阳北芒山有张公夏梨,甚甘,海内唯有一树。”据传,洛阳北芒山有张公夏梨,称大谷梨,品质优异,海内仅有树一

  • 坐井观天

    比喻眼界狭小,所见有限而又盲目自大的人。一个住在废井里的青蛙对东海来的大鳖说,你看我多快活,高兴时就在井台四周随意跳一阵,累了就躺在井壁的砖洞里休息;游水时水泡到胳肢窝,托住下巴;散步时脚踏绵软的泥土

  • 把酒持螯

    同“持螯把酒”。傅尃《满江红.八月五日联句》词:“把酒持螯,问今日、不知何夕。”并列 拿着酒壶蟹螯喝酒。这是人生一大乐事。语本《晋书·毕卓传》:“卓尝谓人曰:‘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

  • 开口不言钱

    源见“阿堵物”。表示处世清高。唐鲍溶《怀王直秀才》诗:“乡无竹圃为三径,贫寄邻家已二年。惟有素风身未坠,世间开口不言钱。”

  • 解网

    源见“网开三面”。解开罗网。比喻宽宥仁德。南朝 梁沈约《汉东流》诗:“至仁解网,穷鸟入怀。”唐柳宗元《寄韦珩》诗:“圣恩倘忽念行苇,十年践蹈久已劳。幸因解网入鸟兽,毕命江海终游遨。”【词语解网】   

  • 举足轻重

    原作“举足左右,便有轻重”,形容有实力者处于二强之间,对双方成败起着决定作用。用以表示地位重要,足以左右局势,如偏向何方,就会打破均势。窦融(公元前26-公元62年),字周公,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市)

  • 则不得免焉

    不得:不能。免:指免于侵害。 谓不能免于祸害。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竭力以事大国,则不得免焉,如之何则可?’”鲁迅《准风月谈.“抄靶子”》:“假如你常在租界的路上走,有

  • 烧灯

    《旧唐书.玄宗纪下》:“〔开元二十八年春正月〕壬寅,以望日御勤政楼宴群臣,连夜烧灯。”又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一:“国朝上元节烧灯盛于前代,为彩山峻极而对峙于端门。”后因以“烧灯”指元宵节放灯。宋朱敦

  • 师承

    《后汉书.儒林传序》:“若师资所承,宜标名为证者,乃著之云。”后因以“师承”指学术、技艺上的一脉相承。宋宋祁《宋景文公笔记.考古》:“王弼注《易》,直发胸臆,不如郑玄等师承有来也。”【词语师承】   

  • 合浦还

    源见“合浦珠还”。谓自动返回。唐独孤绶《投珠于泉》诗:“不是灵蛇吐,非缘合浦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