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大征

三大征

指明神宗万历年间(1573-1620年)平息叛乱的宁夏之役、播州之役和支援朝鲜抗击日本侵略的朝鲜之役。宁夏之役,即镇压哱(bō播)拜之乱。哱拜原为蒙古族人,嘉靖中降明,积功升为都指挥。万历初任游击将军,统兵一千多人,专制宁夏。十九年(1592年),火落赤等部犯洮河靠急,哱拜自请率所部三千人前往救援。至金城,见各镇兵皆出其下,归途取路塞外,各少数民族的兵将也都远远地避开他,因此更加骄横,有轻视中外之心。巡抚党馨(xīn心)几次对他施加压力,并以冒领军饷罪弹劾他,哱拜便于二十年二月十八日率部发动叛乱。朝廷遣李昫(xù序)、麻贵、李如松等围剿,至九月,始平此乱。播州之役即镇压播州宣慰司使杨应龙之乱。播州位于川、贵、鄂间,山川险要,广袤(mào,音茂)千里。自唐朝杨端之后,杨氏世代统治此地,接受中央皇朝任命。万历十七年,杨应龙公开作乱。明廷派将先后进剿均告失利。二十八年征兵大集,二月,在总督李化龙指挥下,明军分八路进发,每路约3万人。六月,明将刘綎(tīng厅)破城,应龙与二妾自缢,子朝栋等被执,播州就这样被平定了。朝鲜之役,即援朝逐倭之战。万历二十年,日军进占朝鲜,明朝应朝鲜之请,出兵援助。数年交战,胜负几次易手。至二十六年二月,明军兵分四路向日军进攻。八月,日本首相丰臣秀吉死,日军撤兵,中朝联军乘势进击,日军大败,十一月,战争基本结束。三大征都取得了最后胜利,但也使明朝的人力物力遭受巨大损失,成为导致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出典】:

明史》卷78《食货志二》1903页:“其后接踵三大征,颇有加派,事毕旋已。”《明史》卷305《宦官列传二》7805页:“至二十年,宁夏用兵,费帑金二百余万。……三大征踵接,国用大匮。”


猜你喜欢

  • 踔厉风发

    踔:通“卓”,高远。意谓高远严正的辞气,如疾风骤至。唐代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并列 ①形容雄辩恣肆,议论纵横。清·钱谦益《封监察御史谢

  • 餐流霞

    晋.葛洪《抱朴子.祛惑》:“河东蒲坂有项曼都者,与一子入山学仙,十年而归家。家人问其故,曼曰:‘……仙人但以流霞一杯,与我饮之,辄不饥渴。’”“流霞”是指神话传说中的仙酒名。后以“餐流霞”指称餐饮之事

  • 梁习治最

    《三国志.魏书.梁习传》:“梁习字子虞,陈郡柘人也。为郡纲纪。太祖为司空,辟召为漳长,累转乘氏、海西、下邳令,所在有治名。……文帝践阼,复置并州,复为刺史,进封申门亭侯,邑百户;政治常为天下最。”三国

  • 别杖

    源见“杖化龙”。指仙人离去。唐李白《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箓毕归北海》诗:“别杖留青竹,行歌蹑紫烟。”

  • 九万论程

    同“鹏程万里”。宋陈师道《和赵大夫鹿鸣燕集》:“三千著籍今为胜,九万论程不作遥。”

  • 太公

    源见“渭滨垂钓”。指太公望吕尚。《韩非子.喻老》:“文王举太公于渭滨者,贵之也。”【词语太公】   汉语大词典:太公

  • 协熊占

    同“协熊罴梦”。《儿女英雄传》三九回:“入翁门,适作汤饼之会,问之,则翁簉室已先一月协熊占,而又孪生也。”

  • 薰琴

    同“薰弦”。宋刘克庄《甲辰春日》诗之二:“薰琴何患无赓载,秋扇明知有弃捐。”

  • 白兔捣药

    《乐府诗集》卷三四《相和歌辞.董陶行五解》之四:“教敕凡吏受言,采取神药若木端。白兔长跪捣药虾蟆丸,奉上陛下一玉柈,服此药可得神仙。”古代传说月亮上有玉兔,天天在娑罗树下捣仙药,人若吃了这种药就可成仙

  • 价重连城

    见“价值连城”。唐·韦庄《乞彩笺歌》:“也知~璧,一纸万金犹不惜。”【词语价重连城】  成语:价重连城汉语大词典:价重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