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

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

阿:前缀,用在称呼的前头。家( ㄍㄨ gū ):同“姑”,指丈夫的母亲。翁:指丈夫的父亲。 不装聋作哑,就当不了公婆。 意谓做长辈要宽宏大量,对某些小事,不宜过分明察。这原是古代谚语,最早见于《太平御览》卷四九六引《慎子》:“谚云:不聪不明,不能为王;不瞽不聋,不能为公。”这里“公”与“王”对举,是“公侯”之意。汉.刘熙《释名》卷四:“里语曰:不瘖不聋,不成姑公。”《宋书.庾炳之传》:“不痴不聋,不成姑公。”这里“公姑”连用,始作“公婆”解。《隋书.长孙平传》:“鄙谚曰:不痴不聋,未堪作大家翁。”这里又将“姑公”写作“家翁”。后多引作〔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唐.赵磷《因话录》卷一:“郭暧尝与升平公主琴瑟不调,尚父拘暧,自诣朝堂待罪。上召而慰之曰:“谚云:不痴不聋,不作阿家阿翁。”《资治通鉴.唐纪四十》引作“不痴不聋,不作家翁。”《镜花缘》九三回:“又道:‘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细细想去,却很有意味。”钱钟书《围城.七》:“有时她做的菜似乎量太少,我想,也许她买菜扣了钱,人全贪小利的。‘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就算了罢。”


【词语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  成语: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汉语词典: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

猜你喜欢

  • 漆室幽人

    同“漆叹嫠忧”。康有为《苏村卧病写怀》诗:“虞渊坠日忧难挽,漆室幽人泣六经。”

  • 南风弦

    同“南风”。宋黄庭坚《元师自荣州来复用旧所赋此君轩诗韵赠之》:“王师侧闻陛下圣,抱琴欲奏《南风》弦。”

  • 涅而不淄

    同“涅而不缁”。淄,通“缁”。明张居正《〈七贤咏〉序》:“蝉蜕于粪溷之中,皭然涅而不淄者也。”【词语涅而不淄】  成语:涅而不淄汉语大词典:涅而不淄

  • 忆鹤华亭

    源见“华亭鹤唳”。喻指临危思乡。宋 陈韡《哨遍.陈抑斋乞致仕》词:“金缕歌声,渐变成悲。待思犬东门,忆鹤华亭,悔之晚矣。”述补 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与《晋书·陆机传》载,晋陆机,华亭(在

  • 敝箄不能救盐池之咸

    敝:破旧。箄( ㄅㄧˋ bì ):有空隙而能起间隔作用的竹器。类似“箕”。《太平御览》卷七三六引《淮南毕万术》:“敝箕止咸。取箕以内酱中,咸着箕矣。” 破旧的竹箄,并不能解救盐池之咸味。 比喻杯

  • 泮林革音

    《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郑玄笺:“言鸮恒恶鸣,今来止于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为此之故,故改其鸣,归就我以善音。喻人感于恩则化也。”后以“泮林革音”比喻在好环境的

  • 蟋蟀相公

    南明奸相马士英的绰号。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马士英为人极似贾秋壑,其声色货利,无一不同,羽书仓皇,犹以斗蟋蟀为戏,一时目为蟋蟀相公。”贾秋壑:即贾似道,南宋末年的奸臣,专权误国,荒淫无道。【词语蟋

  • 焚琴䰞鹤

    同“烧琴煮鹤”。䰞,通“煮”。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焚琴䰞鹤,伧父所为。”

  • 潘郎鬓丝

    同“潘安白发”。清金农《寄盛上舍》诗之二:“里中词客惟汝,苦调潘郎鬓丝。”【词语潘郎鬓丝】   汉语大词典:潘郎鬓丝

  • 革面革心

    见“洗心革面”。明·杨慎《送薛曲泉之镇雄勘夷手卷词》:“笑鄙夫畏首畏尾,蔚蔚九变豹,俾心人~,惠我无私。”【词语革面革心】  成语:革面革心汉语大词典:革面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