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贪为宝

不贪为宝

左传.襄公十五年》:“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春秋时宋国正卿子罕不肯接受别人献的玉,他说自己以不贪为宝。后因以比喻不贪受财宝作风清廉。

北周.庾信《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宋人献玉,不贪为宝;伯成子高,守仁为富。”《隋书.韦世康传》:“志除三惑,心慎四知,以不贪而为宝,处膏脂而莫润。”


【典源】《左传·襄公十五年》:“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今译】 宋国有人得到美玉,把它献给子罕,子罕不受。献玉的人说:“我拿给玉匠看过,玉匠认为是宝物,才敢进献给您。”子罕说:“我以不贪婪为宝,你以美玉为宝,如你把美玉给我,我们都丧失了宝物,不如各人保有自己的宝物。”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清廉不贪,操守高尚。

【典形】 不贪、不贪宝、不贪为宝、不贪为我宝。

【示例】

〔不贪〕 唐·杜甫《题张氏隐居》:“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不贪宝〕 宋·苏轼《王晋卿示诗欲夺海石》:“守子不贪宝,完我无瑕玉。”

〔不贪为宝〕 北周·庾信《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宋人献玉,不贪为宝,伯成子高,守仁为富。”


【词语不贪为宝】  成语:不贪为宝汉语词典:不贪为宝

猜你喜欢

  • 南枝北枝

    唐.白居易《白氏六贴.梅.南枝》:“大庾岭上梅,南枝落,北枝开。”梅南枝向阳,北枝受寒,故开有先后。后比喻苦乐殊异,或用以咏梅。唐.李峤《鹧鸪》诗:“可怜鹧鸪飞,飞向树南枝。南枝日照暖,北枝霜露滋。”

  • 外孙幼妇

    源见“绝妙好辞”。指隐语、谜语。孙为霆《满庭芳.自题谜稿》曲:“竹西社冷,良宵客散,忍话春灯,外孙幼妇谁能省?”

  • 脐燃郿坞

    源见“燃脐”。指元凶首恶伏法毙命。顾馀《咏古.董卓》:“脐燃郿坞留馀烬,化作残磷映水滩。”

  • 凭轼平齐

    源见“食其下齐国”。指儒士游说取胜。南朝 梁 戴暠《从军行》:“登山试下赵,凭轼且平齐。”

  • 莹魄

    月亮的别名。唐常建《第三峰》诗:“莹魄澄玉座,以求鸾鹤纵。”【词语莹魄】   汉语大词典:莹魄

  • 社栾公

    源见“栾公立社”。谓立社祭祀功臣。清赵翼《刘松岚观察来晤且言镇民已为余立生祠虔奉替感赋》之三:“在任原思死葬桐,岂期民已社栾公。”

  • 东陵

    《庄子.骈拇》:“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奚必伯夷之是而盗跖之非乎!”后因以“东陵”代称跖。南朝 梁任昉《〈王文宪集〉序》:“一言之誉,东陵侔于西

  • 解佩游女

    源见“汉皋解佩”。借指多情女子。唐李德裕《鸳鸯篇》:“既逢解佩游女,更值凌波宓妃。精光摇翠盖。丽色映珠玑。”

  • 发种种

    源见“颠毛种种”。头发短少的样子。形容老迈。清钱谦益《〈湖外野吟〉序》:“童而学之,发种种矣,而后今乃知其难矣。”

  • 炊沙作糜

    同“炊沙作饭”。宋 黄庭坚《送王郎》诗:“炊沙作糜终不饱,镂冰文字费工巧。”见“炊沙作饭”。宋·黄庭坚《送王郎》:“~终不饱,镂冰文字费工巧。”【词语炊沙作糜】  成语:炊沙作糜汉语大词典:炊沙作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