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赎子罪不果
参见:阳石污,公孙诛
参见:阳石污,公孙诛
源见“生知安行”。谓不待学而知之。晋葛洪《抱朴子.勖学》:“人理之旷,道德之远,阴阳之变,鬼神之情,缅邈玄奥,诚难生知。”【词语生知】 汉语大词典:生知
同“苏季裘敝”。五代 刘兼《命妓不至》诗:“苏子黑貂将已尽,宋弘青鸟又空回。”
同“骑驴索句”。余寿颐《金缕曲》词:“风雪板桥路,曾记得寻诗驴背,烟横古渡。”
俗传织女星于农历七月七日渡河与牵牛星相会。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桂阳成武丁有仙道,常在人间。忽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诸仙悉还宫……’弟问曰:‘织女何事渡河?去当何还?’答曰:‘织女暂诣牵
寓言故事《鹖冠子.天则》:“夫耳之听主,目之主明,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眼前被一片叶子挡住,连泰山也看不见了。后因以“一叶蔽目不见泰山”用为被眼前细小的事物或局部现象蒙蔽迷惑,看不
源见“东阁官梅”。形容爱梅。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九二:“我替梅花深颂祷,明年何逊守扬州。”
原指既有高深的知识,又有雅致的风度。后来常用于形容人举止斯文,态度闲雅。这是孔子对当时社会文人的一般要求。他认为,如果朴实超过了文采,不免陷于粗野;而文采超过朴实,则又陷于虚夸。朴实和文采配合得当,才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万石君(石奋)以上大夫禄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万石君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万石君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
《晋书.刘曜载记》:“刘曜字永明,元海之族子也。少孤,见养于元海。幼而聪慧,有奇度。年八岁,从元海猎于西山,遇雨,止树下,迅雷震树,旁人莫不颠仆,曜神色自若。元海异之曰:‘此吾家千里驹也,从兄为不亡矣
源见“三足乌”、“蟾蜍”。指日月。唐陆龟蒙《奉酬袭美苦雨》诗:“乌蟾俱沉光,昼夜恨暗度。”亦指时光。宋梅尧臣《和岁除日》:“已惊颜貌徐徐改,不奈乌蟾冉冉驰。”【词语乌蟾】 汉语大词典:乌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