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乔迁之喜

乔迁之喜

《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乔木:高大的树木。后用“乔迁之喜”贺人迁居或升官。茅盾《我走过的道路》:“四月十一日,鲁迅从北四川路底公寓迁往施高塔路大陆新村,十四日我去拜访他兼贺乔迁之喜。”


偏正 乔,高大的树木。像鸟儿一样飞离幽谷,迁移到高大的树木上去。后以贺人迁居或升官。语本《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李国文《花园街五号》:“马上有一千多户人家要庆贺~,作为一市之长,自然脸上有光。”△褒义。祝颂之辞。


【词语乔迁之喜】  成语:乔迁之喜汉语词典:乔迁之喜

猜你喜欢

  • 同流合污

    原作“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原意指言行与流俗常人相同,后用来称随着坏人一起做坏事。孟子在批评那些好好先生时说,这种人降低自己身分,说话、办事都和流俗常人没有什么两样,在黑暗的社会里仿佛过得很舒心,平常

  • 才如史迁

    谓才能犹如汉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后汉书.孔融传》:“冤如巷伯,才如史迁。”巷伯:春秋时官名,犹后世的太监。《诗.小雅》中有《巷伯》一首,相传是巷伯孟子抒写其被谗受宫刑的怨愤。主谓 才能好比

  • 射石饮羽

    《吕氏春秋.精通》:“养由基射兕中石,矢乃饮羽,诚乎兕也。”中石饮羽谓射入石中,并陷没箭上羽毛。又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六:“昔者楚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弯弓而射之,没金饮羽。下视,知其石也。因复

  • 邯郸鸠

    《列子.说符》:“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

  • 闻道犹迷

    虽然听了最好的道理,还是执迷不悟。《后汉书.窦融传》:“失路不反,闻道犹迷。”反:通“返”。唐代李贤注:“《淮南子》曰:通于道者如车轴,不运于己而与毂致数千里;不通于道者若迷惑,告以东西南北,然犹复迷

  • 毅魄

    《楚辞.九歌.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后以“毅魄”指英灵。清黄景仁《东阿项羽墓》诗:“昔奠絮酒乌江头,知君毅魄羞江流。”也指鬼雄。郭沫若《由葛录亚想到夏完淳》:“束发从军,死为毅魄

  • 死地

    参见:陷之死地而后生【词语死地】   汉语大词典:死地

  • 聊晒犊裩

    源见“未能免俗”。为贫寒之典。清蒲松龄《为华振叔与韩履生启》:“若小儿贫如南阮,聊晒犊裩;瘦似清郎,频移革带。”【词语聊晒犊裩】  成语:聊晒犊裩汉语大词典:聊晒犊裩

  • 献替可否

    同“献可替否”。《明史.职官志一》:“中极殿大学士……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见“献可替否”。《元史·陈颢传》:“臣愿得朝夕左右,~,庶少裨万一,亦以全臣愚忠。”【词语献替可否】  成语:献替可否汉语

  • 吕虔刀

    《太平御览》卷三四五引《晋中兴书》:“初,魏徐州刺史任城吕虔有佩刀。工相之,以为必三公可服此刀。虔谓别驾王祥曰:‘苟非其人,刀或为害。卿有公辅之量,故以相与。’祥始辞之,固强,乃受。祥为司空,祥死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