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倩女离魂”。明孟称舜《娇红记.合冢》:“提起泪珠双揾,便做道倩女魂离,怎得个重生时分?”
谓路有失物,无人拾取。常用来形容民风淳厚。公元前361年,卫鞅自魏逃亡至秦,刚刚即位的秦孝公任命他为相国,封以商地,称为商君。商鞅雷厉风行地推行变法,铁面无私,有罪之人,不管势力多大,也要处罚;有功之
源见“樗栎”。老麻栎树。喻老而无用之材。用作谦词。宋陆游《吾年过八十》诗之二:“斧斤遗寿栎,云海寄冥鸿。”
《汉书.孝文窦皇后》:“孝文窦皇后,景帝母也,吕太后时以良家子选入宫。太后出宫人以赐诸王各五人,窦姬与在行中。家在清河,愿如赵,近家,请其主遣宦者吏‘必置我籍赵之伍中’。宦者忘之,误置籍代伍中。籍奏,
南朝宋.刘义庆《幽冥录》:“海陵人黄寻,先居家单贫,常因大风雨散钱飞至其家,钱来触篱援,误落在余处,皆拾而得之。寻巨富,钱至数千万”(据《太平御览》卷四二七引)。此事又见《太平广记.黄寻》,出《五行记
同“涸辙之鲋”。北周庾信《拟咏怀》之一:“涸鲋常思水,惊飞每失林。”【词语涸鲋】 汉语大词典:涸鲋
不虚报美好的,不隐瞒丑恶的。 表示记事符合实际。语出《汉书.司马迁传赞》:“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宋.张咏《益州重修公署记》:“稽事理,合化元,不虚美,不隐恶,文成笔端,动即
源见“班姬咏扇”。比喻失宠见弃。唐李嘉祐《古兴》诗:“莫道君恩长不休,婕妤团扇苦悲秋。”
见〔柔亦不茹,刚亦不吐〕。其他 刚也不吐,柔也不吃。比喻不怕强暴,也不欺侮弱小。语本《诗经·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左传·文公十年》:“《诗》曰:~,毋纵
《后汉书.安帝纪》:“闲令公卿郡国举贤良方正,远求博选,开不讳之路,冀得至谋,以鉴不逮。而所对皆循尚浮言,无卓尔异闻。”不讳之路,指直言敢谏无所避讳之路。《旧唐书.颜真卿传》:“君子难进易退……朝廷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