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买臣负薪

买臣负薪

朱买臣(?-前115年)字翁子。西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早年家境贫寒,喜好读书。家无田产,常以砍柴卖柴为生。他肩挑柴禾,沿街叫卖,边走边翻卷诗书,背诵朗读。他的妻子感到羞耻而离开了他。后朱买臣在50岁那年被汉武帝任命为会稽太守,不久又提升为主爵都尉,位列九卿。后遂以“买臣负薪”为典,咏人在未遇时劳力贫居的生活。

【出典】:

汉书》卷64下《朱买臣传》2791、2792、2794页:“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上拜买臣会稽太守。……征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例句】:

晋·左思《咏史》:“买臣困采樵,伉俪不安宅。” 唐·李白《笑歌行》:“宁武子,朱买臣,扣角行歌背负薪。” 唐·韦应物《沣上西斋寄诸友》:“等陶辞小秩,效朱方负薪。” 唐·白居易《读史五首》之5:“买臣负薪日,妻亦弃如遗。” 唐·卢仝《感古四首》之四:“读书书史未润身,负薪辛苦胝生肘。” 唐·秦系《会稽山居寄薛播侍郎袁高给事高参舍人》:“宁知买臣困,犹负会稽樵。” 宋·陆游《幽居记今昔事》之9:“宁负翁之薪,耻售卞和玉。” 金·元好问《古意》之一:“四十有牧豕,五十有负薪。” 元·马致远《拨不断》:“子房鞋,买臣柴。屠沽乞食为僚宰,版筑躬耕有将才。” 明·高启《死亭湾》:“翁子昔未逢,妻去耻负薪;五十非晚贵,不能待终贵。” 清·吴伟业《过朱买臣墓》:“行年五十功名晚,何似空山长负薪。” 清·丘逢甲《村居书感》:“入传且栽元亮柳,行歌肯负买臣薪。”


【典源】《汉书·朱买臣传》:“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其后,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

【今译】 汉代朱买臣字翁子,家中贫穷,喜好读书,不谋产业,常上山砍柴,卖柴糊口,在担柴路上,一边走一边大声诵书。他妻子也背柴相随,反复阻止买臣不让他在路上歌诵。买臣反而唱得声音更大了,其妻觉得羞耻,要求离异。买臣笑着说:“我年五十要富贵,现在已四十多岁了,你苦了很久,等我富贵报答你。”妻子发怒说:“像你这样的,早晚会饿死,怎么能富贵?”买臣留不住她,只好听她走了。以后,买臣独自行歌路上,负薪墓间。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士人未发达之前,生活贫苦。

【典形】 负薪、困采樵、困负薪、买臣柴,买臣负薪、买臣薪、翁子薪,五十负薪、负薪长歌、行歌负薪、长歌负薪、负薪歌。

【示例】

〔负薪〕 唐·李白 《笑歌行》:“宁武子,朱买臣,叩角行歌背负薪。”

〔困采樵〕 晋·左思《咏史》之六:“买臣困采樵,伉俪不安宅。”

〔困负薪〕 南朝梁·何逊《赠族人秣陵兄弟》:“小子无学术,丁宁困负薪。”

〔买臣柴〕 元·马致远《拨不断》:“子房鞋,买臣柴,屠沽乞食为僚宰,版筑躬耕有将才。”

〔买臣负薪〕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买臣负薪而衣锦,相如涤器而被绣。”

〔买臣薪〕 清 · 丘逢甲 《村居书感》:“入传且栽元亮柳,行歌肯负买臣薪。”

〔翁子薪〕 宋·陆游《幽居记今昔事》之九:“宁负翁子薪,耻售卞和玉。”

〔五十负薪〕 金·元好问《古意》之一:“四十有牧豕,五十有负薪。”


猜你喜欢

  • 倒载干戈

    把武器收藏起来,不再打仗。《礼.乐记》:“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亦作“倒置干戈”。《史记.留侯世家》:“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偃革为轩:停罢军用的车辆,改作乘人

  • 于我心有戚戚焉

    戚戚:心动貌。焉:文言语气词。 我的心也被说动了呢。 表示别人的话打动了自己的心。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清.顾炎武《与友人辞祝书》:“即不能然,而又以此日接朋友之觞

  • 竹斑

    源见“湘妃竹”。泪洒竹上成斑,形容悲痛至极。唐姚合《敬宗皇帝挽词》之二:“荆山鼎成日,湘浦竹斑时。”【词语竹斑】   汉语大词典:竹斑

  • 束书不观,游谈无根

    谓捆起书籍不读,无根据地信口乱说。 形容人不爱学习,一味夸夸其谈。语出宋.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宋.陆九渊《语录上》:“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明.刘定之《

  • 徯苏之望

    源见“徯后之望”。指等待得到苏息的期望。元王恽《玉堂佳话》卷四:“用慰徯苏之望,爰兴问罪之师。”

  • 郑声乱雅

    比喻邪恶战胜正义。严复《论中国分党》文: “郑声乱雅,乡愿乱德,维新之种将为所绝,此又为一类。” 参见:○恶紫夺朱【词语郑声乱雅】  成语:郑声乱雅

  • 倚楹之戚

    源见“漆室忧葵”。谓女子担忧国事。《后汉书.卢植传》:“植闻嫠有不恤纬之事,漆室有倚楹之戚,忧深思远,君子之情。”

  • 风草

    比喻政治混乱如同风刮杂草。《逸周书.大聚解》:“维武王胜殷,抚国绥民,乃观于殷政,告周公旦曰:‘鸣呼,殷政总总若风草,有所绩,有所虚,和此如何?’”总总:乱的样子。

  • 泽及枯骨

    《吕氏春秋.孟冬纪.异用》:“周文王使人掘地,得死人骸。文王曰:‘更葬之。’吏曰:‘此无主。’文王曰:‘有天下者,天下之主,今我非其主邪?’遂令吏以衣棺葬之。天下闻之,曰:‘文王贤矣,泽及髊骨(髊,音

  • 逃聘

    源见“颜阖逾墙”。谓隐居不仕。唐吴筠《高士咏.颜阖》:“逃聘鄙束帛,凿坏欣茅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