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伯俞泣杖

伯俞泣杖

汉.刘向《说苑.建本》:“伯俞有过,其母笞之(注:笞,用竹板打),泣。其母曰:‘他日笞子,未尝泣;今泣,何也?’对曰:‘他日俞得罪,笞尝痛;今母之力衰,不能使痛,是以泣也。’”

汉朝时,梁人韩伯俞性恭孝。一次母亲体罚他的过失,他觉得竹板打到身上并不疼痛,于是感到母亲气力衰竭,恐将不久于人世,便伤心地哭泣起来。旧以此用为爱母至孝的典故。

明.萧良有《龙文鞭影》卷一:“伯俞泣杖,墨翟悲丝。”


主谓 形容孝顺。语本汉·刘向《说苑·建本》:“伯俞有过,其母笞之,泣,其母曰:‘他日笞子未尝见泣,今泣何也?’对曰:‘他日俞得罪,笞尝痛,今母之力衰不能使痛,是以泣。’”元·关汉卿《陈母教子》3折:“你孝顺似那王祥卧冰,你恰似~。”△褒义。多用于孝顺方面。


【典源】《说苑·建本》:“伯俞有过,其母笞之,泣。其母曰:‘他日笞子,未尝见泣,今泣何也?’对曰:‘他日俞得罪,笞尝痛。今母之力衰,不能使痛,是以泣也。’”

【今译】 汉代韩伯俞 (一作“瑜”) 有了过错,他母亲责打他,伯俞哭泣。他母亲问:“以前打你,没有见你哭过,今天为什么哭啊?”伯俞说:“以前我有了过失,您打我很痛。这次觉得母亲的力气衰退,打我不痛,因此哭泣。”

【释义】 后以此典称人有孝心。

【典形】 伯瑜泣杖、慈母笞。

【示例】

〔伯瑜泣杖〕 元·郑廷玉《看钱奴买冤家债主》:“您家里也出不的个伯瑜泣杖,谅您看钱奴也学不的窦十郎。”

〔慈母笞〕 三国·曹植《灵芝篇》:“伯瑜年七十,彩衣以娱亲。慈母笞不痛, 歔欷泪沾巾。”


【词语伯俞泣杖】  成语:伯俞泣杖汉语词典:伯俞泣杖

猜你喜欢

  • 银海雁飞

    《汉书.楚元王传》:“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百有余;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秦始皇在骊山修造坟墓,其中有用水银做成的江海,黄金制作的凫

  • 五丁

    源见“五丁开道”。指神话传说中的五个力士。后多用为咏力士之典。晋葛洪《抱朴子.论仙》:“贲 育五丁之勇,而咸死者,人理之常。”明刘基《一剪梅》词:“五丁难挽逝川回,千古英雄,此恨都同。”亦泛指力士。宋

  • 美玉三献

    同“卞和三献”。宋周必大《形势可指诸掌为赋诗》:“从来美玉劳三献,岂比巾箱袭碔砆。”

  • 孔席不暖

    孔:指孔丘。他周游天下,没有一处能停留得久,坐不能使席受。汉班固《答宾戏》:“圣哲之治,栖栖皇皇:孔席不暖,墨突不黔。”栖皇皇:忙忙碌碌、奔波不定的样子。墨:指墨翟。突:烟囱。黔:黑色。“墨突不黔”是

  • 胸无成竹

    源见“胸有成竹”。谓办事心中没有完整的谋划打算。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不熟此书,则胸无成竹,虽有其志,何从措手?”清郑燮《题画.竹》:“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主谓 比喻做

  • 八行

    《后汉书.窦章传》“更相推荐”李贤注引汉马融《与窦伯向(章)书》曰:“孟陵奴来,赐书,见手迹,欢喜何量,见于面也。书虽两纸,纸八行,行七字。”谓信纸一页八行,后世信笺多为每页八行,因以“八行”称书信。

  • 交不著

    交往不亲密。清代翟灏《通俗编.交际》:“《刘贡父诗话》:苏子美魁伟,与宋中道并立。宋颖利而幺麽,下际之,笑曰:‘交不著。’盖京师市井语也。”苏子美:苏舜钦,字子美。幺( ㄧㄠ yāo 夭)麽:微小

  • 长安西笑

    源见“屠门大嚼”。谓渴慕帝都。清 丘逢甲《秋兴次张六士韵》:“未解长安西笑乐,薜萝门外是天涯。”【典源】 汉·桓谭《新论》:“关东鄙语曰:‘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西向而笑;知肉味美,则对屠门而大嚼。’”【

  • 徙木为信

    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战国时秦商鞅变法,“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 男大当婚,女大须嫁

    见“男大须婚,女大须嫁”。《好逑传》8回:“古语说得好,~……只因他屡屡来求,难于拒绝,故我劝侄女嫁他。”【词语男大当婚,女大须嫁】  成语:男大当婚,女大须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