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入不敷出

入不敷出

敷(fū夫):够;足。此典是边宝泉提出清光绪年间的财政收入不够支出。边宝泉(?-1898年),字润民,镶红旗汉军人。同治二年(1863年)进士。同治十一年(1872年)任浙江道监察御史,上奏弹驳李鸿章进献瑞麦为平常所见,不足为异,直声闻名于当时。光绪九年(1883年),升陕西巡抚。尚书阎敬铭提议陕西收入、放出粮米改变办法而征收折色(中国历代赋税征收原定之财物称本色,清代折色专指改征白银),边宝泉坚持认为不可以,因此他说:“谷粮数量有定额,现在如果改征折色银两,所征收必须有所减少,民众方才乐意,所放出必须加多于以前,而士兵才足够费用。国家财政收入不够支出,一时间勉强弥缝补助亏空,以后又将从哪里偿还?去年大饥荒,最后依靠浙江道粮仓储存的粮食,才能救济受灾人活存下来。而今若是将征收粮食和储存粮食都改去了,恐怕饥歉荒年再一次来到,那就更加没有可以倚仗的了。”皇帝认为边宝泉的议论是对的。

【出典】:

清史稿》卷448《边宝泉传》12521、12522页:“尚书阎敬铭议陕西收放粮米改征折色,宝泉持不可,以谓:‘谷数有定,今改折色,所收必有减于昔而民始乐从,所放必加多于前而兵乃足用。入不敷出,一时强为弥补,后将何所取偿?昔岁大饥,终赖道仓储粟,多所全活。今并此而去之,恐饥馑洊(jiàn健,再;一次又一次)臻(zhēn真,到来),益无可恃。’上韪其议。”

【例句】:

蔡东藩《宋史通俗演义》8回:“太祖却遣一密使,传谕汉超道:‘你亟还民女,并清偿贷款,朕暂从宽典。此后慎勿再为!如果入不敷出,尽可告朕,何必向民借贷哩!” 巴金《谈〈家〉》:“即使他们放不下太太、少爷的架子,每月开支,也不会‘入不敷出’。”


主谓 敷,够,足。收入不够支出。魏孔明、张厚《百年聚春园》:“其父郑天贵在春发11岁时,就见背而去,遗下春发母子相依为命,虽省吃俭用,仍~,勉强维持年余,终于坐吃山空。”※敷,不要写成“付”。△贬义。多用于描写生活贫困。→捉襟见肘寅吃卯粮 左支右绌 ↔绰绰有余 腰缠万贯。也作“入不支出”、“入少出多”。


【词语入不敷出】  成语:入不敷出汉语词典:入不敷出

猜你喜欢

  • 天池鹏

    源见“鲲鹏展翅”。比喻胸有大志前程远大的人。元范梈《王氏能远楼》:“游莫羡天池鹏,归莫问辽东鹤。”【词语天池鹏】   汉语大词典:天池鹏

  • 萁豆煎

    同“萁豆相煎”。陈毅《寄友诗》:“瓜蔓抄来百姓苦,萁豆煎时外寇肥。”

  • 武陵客

    同“桃源人”。元揭傒斯《寻舍弟将东牢宿野店》诗:“茅店溪边冷,松林石上疏。如逢武陵客,风景未应殊。”【词语武陵客】   汉语大词典:武陵客

  • 张仪韫璧

    源见“张仪舌”。指遭疑被诬难以自白。唐李峤《檄》诗:“毛义持书去,张仪韫璧行。”

  • 大钱送刘宠

    源见“一钱太守”。称颂廉政爱民的地方官吏。宋苏轼《次前韵再送周正孺》:“竹马迎细侯,大钱送刘宠。”

  • 直如弦

    《后汉书.五行志一》:“顺帝之末,京都童谣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后因以“直如弦”为为人正直的典故。南朝 梁吴均《从军行》:“微诚言不爱,终自直如弦。”北周庾信《拟咏怀》之二:“谁知志

  • 误随车

    唐.韩愈《嘲少年》:“只知闲信马,不觉误随车。”宋.秦观《望海潮》:“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误随车”意指少年子弟信马闲游,漫无目的,不觉误随别人的车子而行。后

  • 说项斯

    同“说项”。宋李清照《分得知字韵》:“谁遣好奇士,相逢说项斯。”

  • 愁损兰成

    同“愁入庾肠”。庾信小字兰成。宋周密《南楼令.戏次赵元父韵》词:“楚云千万层。带围宽,愁损兰成。”宋张炎《清平乐》词:“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 面百城

    源见“坐拥百城”。谓拥有丰富的藏书。清赵翼《归田即事》诗之三:“少日曾贪面百城,而今万卷送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