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公孙牧豕

公孙牧豕

豕(shǐ使):猪。此典指公孙弘家穷,曾以放猪谋生。后以此典指士人出身贫贱。公孙弘(前200年——前121年),字季。齐(齐国旧地,今山东大部分地区)菑(zī兹)川(郡治今山东寿光南)薛县(今山东滕县)人。年轻时做过薛县狱吏。有罪,被免职。因为家境贫穷,他只好到海边去放猪谋求生活。直到四十多岁,才开始学习《春秋》(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整理修订而成,记述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722年——前481年〕间之重要历史)杂说(各家对《春秋》之解释)。此典又作“孙弘牧”、“平津牧豕”、“四十牧豕”、“牧豕”。

【出典】:

史记》卷112《平津侯主父列传》2949页:“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少时为薛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

【例句】:

北周·庾信《谢滕王赉猪启》:“孙弘牧于淄水,惟以求钱;卜式养于上林,岂知其味。” 宋·黄庭坚《次韵杨明叔见饯》:“平津善牧豕,佽飞能斩蛟。” 金·元好问《古意》:“四十有牧豕,五十有负薪。” 清·孙枝蔚《埘斋》:“宁戚既饭牛,公孙亦牧豕。” 清·唐孙华《燕台怀古》:“食牛与牧豕,岂曰无英材。”


【典源】《史记·平津侯列传》:“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汉书·公孙弘传》亦载。

【今译】 公孙弘为汉武帝时丞相,封平津侯。当初家中贫困,在海边放猪。四十几岁才开始学习《春秋》等书。

【释义】 后以此典指士人出身贫贱。

【典形】 公孙牧豕、牧豕、平津牧豕、四十牧豕、孙弘牧、牧淄源豕。

【示例】

〔公孙牧豕〕 清·孙枝蔚《埘斋》:“宁戚既饭牛,公孙亦牧豕。”

〔牧豕〕 清·唐孙华《燕台怀古》:“食牛与牧豕,岂曰无英材。”

〔平津牧豕〕 宋·黄庭坚《次韵杨明叔见饯》:“平津善牧豕,佽飞能斩蛟。”

〔四十牧豕〕 金·元好问 《古意》:“四十有牧豕,五十有负薪。”

〔孙弘牧〕 北周·庾信《谢滕王赉猪启》:“孙弘牧于淄水,惟以求钱; 卜式养于上林,岂知其味。”


猜你喜欢

  • 七月诗

    《诗经.豳风.七月.序》:“《七月》,陈王业也。周公遭变故,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也。”《七月》是《诗经》中反映农奴生活的诗篇。但诗前小序却说它是“致王业之艰难”。唐.杜牧《即事》:“因思

  • 张昭塞门

    《三国志.吴书.张昭传》:“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权以公孙渊称藩,遣张弥、许晏至辽东拜渊为燕王,昭谏曰:‘……若渊改图,欲自明于魏,两使不反,不亦取笑于天下乎?’……然卒遣弥、晏往。昭忿言之不用,

  • 只履翩翩西行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三:“(达磨)葬熊耳山。……后三岁,魏宋云奉使西域回,遇师于葱岭,见手携只履,翩翩独逝。云问师何往?曰:‘西天去。……’云闻之茫然,别师东迈。暨复命,……云具奏其事,帝令啟圹

  • 吸露

    《楚辞.悲回风》:“吸湛露之浮源兮,漱凝霜之雰雰。”王逸注:“食霜露之精以自洁也。”后因以“吸露”喻高洁。唐刘知幾《思慎赋》:“气嘘霜而吸露,力转日而回天。”【词语吸露】   汉语大词典:吸露

  • 汤去三面

    源见“网开三面”。泛言普施仁德。《后汉书.王畅传》:“汤去三面,八方归仁。”主谓 泛指广施仁义道德。语本《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

  • 排张挚

    源见“长公直道”。比喻禀性刚直之人受世人俗议排挤。唐柳宗元《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世议排张挚,时情弃仲翔。”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子:你。偕:同。 紧握你的手,愿同你白头偕老。 原是夫妻分别时的依依情话。语出《诗.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南唐.李后主《诔周后文》:“俯仰同心,绸缪是道。执子之

  • 壶翁仙诀

    同“壶公术”。宋刘克庄《汉宫春.吴侍郎生日》词:“试问取,壶翁仙诀,几时传与君房?”

  • 脊令

    源见“鹡鸰在原”。喻兄弟友爱,急难相顾。脊令,同“鹡鸰”。宋黄庭坚《和答元明黔南赠别》:“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词语脊令】   汉语大词典:脊令

  • 株守

    源见“守株待兔”。比喻拘泥守旧,不知变通。宋岳珂《桯史.蠲毒圆》:“泾祖继先之绪余,株守不变,是以败云。”清程先贞《王北山约过闲园看花》诗:“裴徊忾我叹,拳缩悲株守。”【词语株守】   汉语大词典: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