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形容为官清正,公平选拔人才。公元前570年,晋国大夫祁奚要求退休,晋悼公向他征求意见,由谁接替他的职务。他先推荐解狐,原是他的一个仇人。晋侯将任命时,解狐却死了。晋侯只好再次要求祁奚推荐人,他又推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公元前552年,晋国公卿内讧,下卿栾盈被逐往楚国,同党多人被杀,伯华、叔向、籍偃被囚。这时,晋大夫乐王鲋表示愿意为叔向等人获释出力,叔向不理睬他。其他人都指责叔向不应这样做。叔向说,救我的人一定是祁大夫,乐王鲋只是一个阿谀奉承的人,怎能办这样的事?祁大夫举荐人内不弃亲,外不弃仇,他怎么会不管我呢?果然,祁奚闻知后,即去见晋国执政范宣子,指出叔向是社稷之臣,十代之内都应免罪,不能因犯一次错误就杀掉他。经过他的努力,终于使叔向获得了赦免。

【出典】: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乐王鲋见叔向曰:‘吾为子请。’叔向弗应。出,不拜。其人皆咎叔向。叔向曰:‘必祁大夫。’室老闻之,曰:‘乐王鲋言于君无不行,求赦吾子,吾子不许。祁大夫所不能也,而曰必由之,何也!’叔向曰:‘乐王鲋从君者也,何能行?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

【例句】:

吕氏春秋·去私》:“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祁黄羊可谓公矣。”


见“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猜你喜欢

  • 燎如观火

    同“明若观火”。郭沫若《文艺论集.反响之反响》:“究竟谁是谁非,谁错谁不错,这是燎如观火的。”见“燎若观火”。[例]事情的真相,已经~,没必要再争论了。【词语燎如观火】  成语:燎如观火汉语大词典:燎

  • 攀慕

    源见“乘龙出鼎湖”。对去世帝王的哀悼思慕。《梁书.简文帝纪》:“大行皇帝奄弃万国,攀慕号擗,厝身靡所。”清恽敬《太子少师体仁阁大学士戴公墓志铭》:“高宗纯皇帝宾天……公夙夜攀慕。”亦泛指哀悼。北周庾信

  • 无可奈何花落去

    宋.晏殊《浣溪沙》词下阕:“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无可奈何花落去”,本意为感叹光阴易逝,青春难驻。后世常为人们借喻为某件事情或某种情势的不可挽回,难以逆转。明.许三阶《节

  • 牛口

    同“牛口之下”。明何景明《蹇赋》:“宁戚贱牧兮,桓公乃勃焉举于牛口。”【词语牛口】   汉语大词典:牛口

  • 分竹

    同“分虎竹”。南朝 宋颜延之《家传铭》:“建节中平,分竹黄初。”唐无可《送李使君赴琼州兼五州招讨使》诗:“分竹雄兼使,南方到海行。”【词语分竹】   汉语大词典:分竹

  • 米家书画船

    宋黄庭坚《戏赠米元章》诗之一:“沧江尽夜虹贯月,定是米家书画船。”任渊注:“崇宁间,元章为江淮发运,揭牌于行舸之上,曰‘米家书画船’云。”米元章名芾,北宋著名书画家。后因以“米家书画船”泛称文人学士的

  • 见猎心喜

    三国魏.曹丕《典论.自序》:“和风扇动,弓燥手柔,草浅兽肥,见猎心喜。”宋.程颢、程颐《二程全书.遗书七》:“猎,自谓今无此好……后十二年,因见,果知未(未改好猎)。”朱熹注:“明道(程颢)先生十六七

  • 内外夹攻

    从内部向外,外部向内同时进攻。出自五代吴越钱镠(liú流)事迹。钱镠(852-932年)字具美,杭州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吴越国的建立者。少时曾贩私盐。唐末投石镜镇将董昌充偏将,参与镇压黄巢起义。后历

  • 嵇康闲

    《文选》卷二十三,三国魏.嵇叔夜(康)《幽愤诗》:“古人有言,善莫近名。奉时恭默,咎悔不生。万石周慎,安亲保荣。世务纷纷,只搅予情。安乐必诫,乃终利贞。煌煌灵芝,一年三秀。予独何为,有志不就。惩难思复

  • 千载一时

    一千年才有这么一个好时机。形容机会非常难得。《晋书.王羲之传》:“古人耻其君不为尧舜,北面之道,岂不愿尊其所事,比隆往代,况遇千载一时之运?顾智力屈于当年,何得不权轻重而处之也。”唐.张九龄《上姚令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