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隋侯之珠”。南朝 梁沈约《咏帐》:“隋珠既吐曜,翠被复含风。”清孙枝蔚《送方圣羽还山》诗之二:“令弟赠以诗,美言如隋珠。”【词语隋珠】 汉语大词典:隋珠
《史记.封禅书》:“东海致比目之鱼,西海致比翼之鸟。”比翼鸟即鹣,比目鱼即鲽。后以“西鹣东鲽”代称四海珍异之物。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封禅》:“然则西鹣东鲽,南茅北黍,空谈非征,勋德而已。”并列 鹣
源见“王烈髓”。借指友朋的交往馈赠。南朝 梁沈约《游沈道士馆》诗:“朋来握石髓,宾至驾轻鸿。”
源见“家徒四壁”。形容清贫。清袁枚《赠高嵩瞻观察》诗:“儒林身负三朝望,廉吏家余四壁风。”
就:成就。将:前进。缉熙:积渐广大。 天天有成就,月月有进步。坚持学习,循序渐进,终使自己心明眼亮。 形容学问日积月累,不断长进。语出《诗.周颂.敬之》:“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孔颖达疏:“
《北堂书钞》卷三十八引吴谢承《后汉书》:“巴祗为扬州刺史,夜与士对坐,处暝暗之中,不燃官烛。”后用为称颂地方官清廉的典故。北周庾信《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保定元年,授使持节、都督岷州诸军事、岷
源见“看杀卫玠”。用以形容男子仪容俊美,风采过人。唐黄滔《喜翁文尧员外病起》诗:“卫玠羊车悬,长卿驷马姿。”【典源】《世说新语·容止》:“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玠先有羸,体不堪劳,
参见:柳汁染衣
指士、农、工、商《穀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词语四民】 汉语大词典:四民
源见“阜财解愠”。指歌颂天下太平富足之歌谣。唐柳宗元《为耆老等请复尊号表》:“亩有余粮,足食之庆,充溢于京坻;阜财之谣,欢呼于道路。尽非人力,皆是天成。”【词语阜财谣】 汉语大词典:阜财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