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分路扬镳

分路扬镳

镳(biāo标)马勒子。扬镳,把马勒子向上提,驱马前进。指分路而行,也指双方才力相敌、各有千秋、各占地位。后又喻志趣不同,各走各的路。本于北魏拓跋志故事。拓跋志,字猛略,烈帝之后,少即历览书传,有文才、干练善辩。志任洛阳令时,曾不避强悍,与御史中尉李彪争路,并同入见高祖,各陈己见。李彪说,御史中尉只为太子宫门车盖退避,哪有县令与臣抗衡的道理。拓跋志说,普天之下谁不编入户籍,我是神都县令,岂能俯同众官,避让御史中尉?高祖解劝道:“你二人可分路扬镳。”出宫之后,志就与彪用尺量道,各取一半而行。于是,高祖称赞志说:“这孩子有出息!真是王孙公子,不雕自成。”

【出典】:

魏书》卷14《神元平文诸帝子孙烈传第二》363页:“志……为洛阳令,不避强御,与御史中尉李彪争路,俱入见,面陈得失。彪言,御史中尉避承华车盖,驻论道剑鼓,安有洛阳县令与臣抗衡。志言神乡县主,普天之下谁不编户,岂有俯同众官,[趋]避中尉?高祖曰:‘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及出,与彪折尺量道,各取其半。高祖谓邢峦曰:‘此儿竟可,所谓王孙公子,不镂自雕。’峦曰:‘露枝霜条,故多劲节,非鸾则凤,其在本枝也。’员外郎冯俊,昭仪之弟,恃势恣挝(zhuā抓,敲打、击。)所部里正。志令主吏收系,处刑除官。由此忤旨,左迁太尉主簿。俄为从事中郎。”

【例句】:

北史·文苑传序》:“梁自大同之后,雅道沦缺,渐乖典则,争驰新巧。简文、湘东启其淫放,徐陵、庾信分路扬镳。” 《南史·裴子野传》:“兰陵萧琛言其评论可与《过秦》、《王命》分路扬镳。” 《隋书·文学传序》:“徐陵、庾信分路扬镳。” 唐·颜师古《汉书·叙例》:“六艺残缺,莫睹全文,各自名家,扬镳分路。” 明·沈德符《野获编·兵部·武臣好文》:“时汪太函、王龠(yuè月)州,并称其文采,遂俨然以风雅自命。幕客郭造卿辈,尊之为元敬词宗先生,几与缙绅分道扬镳。”


见“分道扬镳”。《魏书·元志传》:“(志)为洛阳令,不避强御,与御史中尉李彪争路,俱入见,面陈得失……高祖曰:‘洛阳我之丰、沛,自应~。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及出,与彪折尺量道,各取其半。”


【词语分路扬镳】  成语:分路扬镳汉语词典:分路扬镳

猜你喜欢

  • 虞妃

    神女名,传为伏羲氏之女,与“宓妃”同。屈原《离骚》:“求處( ㄈㄨˊ fú 伏)妃之所在。”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虙妃。’”

  • 题诗崔护

    源见“人面桃花”。指钟情的男子。元白朴《清平乐》词:“桃花门外重重,一言半语相通。萦损题诗崔护,几时南陌春风。”

  • 临海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汉武帝元狩四年春,卫青、霍去病率大军再次出击匈奴。“军既还,天子曰:‘骠骑将军去病帅师……历涉离侯。济弓闾,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

  • 良医三折肱

    源见“三折肱为良医”。谓医生经验丰富,医术精良。明徐渭《赠诸暨朱医士》诗:“何时堕马因拘挛,偏你良医三折肱。”【典源】《左传·定公十三年》:“二子将伐公,齐高疆曰:‘三折肱知为良医。唯伐君为不可,民弗

  • 见诮大方

    源见“望洋兴叹”。谓被有识者讥笑。清吴趼人《〈两晋演义〉序》:“庶几不以小说家言见诮大方,而笔墨匠亦不致笑我之浪用其资料也。”见“见笑大方”。清·吴趼人《〈两晋演义〉序》:“庶几不以小说家言~,而笔墨

  • 从之者如归市

    归:趋,往。市:市集。 追随他而去的人好像赶集一样踊跃。 表示深受大众拥护。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昔者太王去邠。邠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从之者如归市。”清.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朱笥河先

  • 置眼东门

    春秋时伍子胥的故事。《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太宰伯嚭谗子胥,吴王“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子胥……报使者曰:‘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吴王夫差听了大怒,取子胥尸体,裹以鸱( ㄔ chī

  • 五彩服

    同“五彩衣”。唐刘禹锡《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诗:“兄弟尽鸳鸾,归心切问安。贪荣五彩服,遂挂两梁冠。”

  • 田父之获

    《战国策.齐策三》:“齐与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壮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冈者五,兔极于前,犬疲于后,犬兔俱罷(音pí,疲困),各死其处,田父见而荻

  • 倾筐倒庋

    谓全部倾倒出来。庋,放东西的架子。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王右军 郗夫人谓二弟司空、中郎曰:‘王家见二谢,倾筐倒庋;见汝辈来,平平尔;汝可无烦复往。’”并列 倾,全部倒出。庋,放东西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