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勿忘在莒

勿忘在莒

汉.刘向《新序.杂事四》:“桓公(齐桓公,即齐公子小白,春秋时五霸之一)与管仲、鲍叔(即鲍叔牙,春秋时齐国大夫)、宁戚(宁或作‘寗’,见‘宁戚饭牛’)饮酒,桓公谓鲍叔:‘姑为寡人祝乎?’鲍叔奉酒而起曰:‘祝吾君无忘其出而在莒也(齐桓公为公子时,为避齐襄公之乱,曾逃居莒地。参阅‘射钩’)。使管仲无忘其束缚而从鲁也(管仲随公子纠为避齐难而逃到鲁国)。使宁子无忘其饭牛于车下也。’桓公避席再拜曰:‘寡人与二大夫皆无忘夫子之言,齐之社稷必不废矣。’此言常思困隘之时,必不骄矣。”

春秋时,齐桓公有一次与管仲、鲍叔牙、宁戚一起饮酒,席间请鲍叔牙为自己作祝词。鲍举杯祝愿桓公勿忘在莒之难,并希望管仲、宁戚不要忘记过去自己所遭受的困厄。桓公听了这番话,表示决不忘鲍叔的忠言,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国家不致衰亡。

后借用“勿忘在莒”的典故,比喻勉励人不要忘记过去的艰难困苦,以恢宏志气,自强不懈。宋苏轼《次王晋卿烟江叠嶂图》诗:“愿君终不忘在莒,乐时更赋囚山篇(唐.柳宗元有《囚山赋》,或指此)。”李纲《建炎行》:“尝胆思报吴,枕荐惩在莒。”


【词语勿忘在莒】  成语:勿忘在莒汉语词典:勿忘在莒

猜你喜欢

  • 一岁九迁

    同“一日九迁”。唐韩愈《上张仆射书》:“苟如是,虽日受千金之赐,一岁九迁其官,感恩则有之矣。”见“一岁三迁”。唐·韩愈《上张仆射书》:“日受千金之赐,~其官。”【词语一岁九迁】  成语:一岁九迁汉语大

  • 削竹简

    《三字经训诂》“削竹简”下注:“公孙弘年五十矣(按:《史记.平津侯列传》、《汉书.公孙弘传》均作“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为人牧豕于寒竹林中,乃以刀削去竹青,借取《春秋》钞录而

  • 忘筌忘蹄

    同“忘筌”。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君去固自得矣,将无使吾为忘筌忘蹄之人哉!”

  • 口碑

    源见“有口皆碑”。喻指众人口头的颂扬。清赵翼《喜晤嵇兰谷话旧》诗:“往事俄成泥爪幻,均徭犹颂口碑长。”《官场现形记》十八回:“绅士、商人于统领的口碑都有限。”亦指人们的议论或口头评价。《说岳全传》六一

  • 南风掷孕

    《晋书.后妃上.惠贾皇后传》:“惠贾皇后讳南风,平阳人也,小名时。贾充女。……妃性酷虐,尝手杀数人。或以戟掷孕妾,子随刃堕地。”晋.贾充的女儿贾南风,生性极其残酷暴虐,妒忌心很大,发现姬妾怀孕,就用戟

  • 天雨花

    《妙法莲华经》卷五《分别功德品》:“佛说是诸菩萨摩诃萨得大法利时,虚空中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以散无量百十万亿众宝树下师子座上诸佛。”佛教传说:佛祖说法,感动天神,诸天雨各色香花,於虚空中缤纷乱坠

  • 兴亡继绝

    同“兴灭继绝”。《南史.宋纪上》:“兴亡继绝,俾昏作明,元勋至德,朕实攸赖。”见“兴灭继绝”。唐·刘知几《史通·模拟》:“狄灭二国,君死城屠。齐桓行霸,~。”【词语兴亡继绝】  成语:兴亡继绝汉语大词

  • 任钓

    同“任公钓东海”。明汤显祖《牡丹亭.道觋》:“怕了他暗地虎布射辽丸,则守着寒水鱼钧巧任钓。”清钱谦益《岁暮杂怀》诗之五:“侯鲭染指渐调鼎,任钓惊心笑曲钩。”

  • 对症下药

    亦作“对症用药”。根据不同的病症用不同的药。原形容医术高明,后也比喻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华佗(?-208年),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精通医术,通晓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其

  • 熊罴之祥

    《诗经.小雅.斯干》:“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郑玄笺:“大人占之,谓以圣人占梦之法占之也。熊罴在山,阳之祥也,故为生男;虺蛇穴处,阴之祥也,故为生女。”后因以“熊罴之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