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后生可畏

后生可畏

意指青年人前程远大,成就将超过年长的人,值得敬佩。孔子在勉励他的学生求学上进时说,青年人是可怕的,怎么能断定他们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一个人到了四、五十岁还没有什么成就,那就不值得害怕了。

【出典】:

论语·子罕》:“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例句】:

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后生可畏,来者难诬;然恐吾与足下不及见也。”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吏部尚书何晏甚奇之,题之曰:‘后生可畏,若斯人者可与言天人之际矣。’”


主谓 青年必能超越先辈,令人敬畏。《论语·子罕》:“~。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褒义。多用人形容青年实力。→风华正茂 ↔马齿徒增


解释后生:后辈、下一代。指青年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

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孔子说:“青年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怎么知道将来还不如现在呢?如果四五十岁还没有名声的话,也就不值得害怕了。”北宋经学家邢昺注释说:“年轻人完全可以通过积累学行,成就道德,他们确实令人敬畏,哪里知道日后他们这些年轻人的道德文章会不如今天的我呢?如果年少时不积累学行,成就道德,到了四十岁、五十岁还没有什么名声,这时候即使打算硬着头皮来充电,也终究成就不了大的道德,所以已经不值得害怕了。”

孔子的这句话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是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二是强调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后生可畏,前提是后辈、下一代应该首先受到良好的教育,教育搞得好,青年人的前途才会一片光明;同时,青年人必须在年少时就进行不懈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超越现在。如果到了四五十岁还一事无成的话,那就说明教育没有成功或者自身没有努力,已经没有什么希望了。

反义少不更事

例句

你年纪轻轻就做出这么大的成就,真是后生可畏啊!


【词语后生可畏】  成语:后生可畏汉语词典:后生可畏

猜你喜欢

  • 绿林好汉

    同“绿林豪客”。《儿女英雄传》二一回:“后来遇着施世纶按院放了漕运总督,收了无数的绿林好汉,查拿海寇。”偏正 西汉末年,王匡、王凤在今湖北当阳县绿林山聚众起义,史称“绿林军”。后因称聚众山林,反抗统治

  • 歌鼓盆

    源见“鼓盆”。指丧妻。清林寿图《感逝》诗之一:“昔者漆园叟,箕踞歌鼓盆。”

  • 风牛

    源见“风马牛不相及”。因雌雄相诱而走失的牛。亦喻毫不相干的事物。南朝 陈徐陵《与杨仆射书》:“方今越裳藐藐,驯雉北飞;肃眘茫茫,风牛南偃。”明张煌言《答赵安抚书》:“倘论践土食毛之谊,于北朝原等风牛。

  • 潘岳花

    同“潘令栽花”。宋王禹偁《赠浚仪朱学士》诗:“潘岳花阴覆杏坛,门生参谒绛纱宽。”【词语潘岳花】   汉语大词典:潘岳花

  • 王姬

    《诗.召南.何彼襛矣序》:“何彼襛矣,美王姬也。”陆德明释文:“王姬,武王女,姬,周姓也。”后因以“王姬”称帝王或诸侯之女。北周庾信《周仪同松滋公拓跋竞夫人尉迟氏墓志铭》:“春则帝女采桑,秋则王姬筑馆

  • 三刀入梦

    源见“三刀梦”。谓官吏升迁。唐武元衡《酬李十一尚书西亭暇日书怀见寄十二韵之作》:“三刀君入梦,九折我回辀。”【典源】 《太平御览》 卷三九八引晋·陆机《晋书·武纪》曰:“王濬之在巴郡也,梦悬四刀于其上

  • 望帝化鹃

    源见“望帝啼鹃”。借喻亡魂。用写悼亡的悲哀气氛。明张煌言《祭监国鲁王表文》:“穆王驭骏以来归,已孤此愿;望帝化鹃而犹在,莫慰馀思。”

  • 不纲

    《论语.述而》:“子钓而不纲。”纲是网上端总绳,引申指大网。谓孔子不用大网横断流水以取鱼。后以“不纲”谓朝廷失去纲纪,政治混乱。《汉书.叙传下》:“秦人不纲,罔漏于楚。”《明史.太祖纪一》:“当是时,

  • 北辕适粤

    同“北辕适楚”。明刘基《顺斋箴为夏仲珍作》:“北辕适粤,徒劳何为?”见“南辕北辙”。明·刘基《顺斋箴为夏仲珍作》:“~,徒劳何为?”【词语北辕适粤】  成语:北辕适粤汉语大词典:北辕适粤

  • 糕诗

    源见“题糕字”。指重阳节题诗事。宋魏了翁《贺新郎.九日席上呈诸友》词:“糕诗酒帽茱萸席。算今朝、无谁不饮,有谁真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