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听人穿鼻

听人穿鼻

听:听凭、任凭。穿鼻:牛鼻子穿上绳子,以便于牵引。比喻一个人没有主见,听凭别人摆布。张弘策,字真简,范阳方城(今河南西南部,唐河上游)人,与梁武帝萧衍年辈相若,幼时一同嬉戏玩耍。后跟随梁武帝建功立业。齐朝末年,萧衍面对混乱局势,有统一宇内之心。时萧衍的哥哥萧懿在郢州(今湖北武汉一带)任长官。萧衍便派张弘策到郢州,想联合他共谋大业。弘策说:“……如今齐内部六大臣争权夺利,君主(萧宝卷)没有名望,亲信小人,并且想专权,和大臣们积怨日深,必起杀戮。大臣中萧坦心胸狭窄,出口伤人。徐孝嗣,齐尚书令,明帝死后受遗诏辅佐东昏侯萧宝卷,东昏侯失德,徐欲废掉他,犹豫不决,反被东昏侯杀害,也非柱石之才,优柔寡断,盲信别人。如果他们间隙一开,必会土崩瓦解。我们应早做打算,不然后悔也晚了”

【出典】:

南史·张弘策传》卷56,1382-1383页:“帝使弘策到郢,陈计于懿曰:‘……萧坦胸怀猜忌,动言相伤。徐孝嗣才非柱石,听人穿鼻。若隙开衅起,必中外土崩。……如不早图,悔无及也。’”

【例句】:

旧五代史·周书·王峻传》:“峻才疏位重,轻躁寡谋,听人穿鼻。” 《新五代史·贺德伦传》:“愚主听人穿鼻,难与共事矣。”


兼语 听凭人牵着鼻子走。比喻毫无主见,任人支配与摆布。《南史·张弘策传》:“徐孝嗣才非柱石,~。”△贬义。多用于人品性方面。


【词语听人穿鼻】  成语:听人穿鼻汉语词典:听人穿鼻

猜你喜欢

  • 甘盘

    《书.说命下》:“王曰:‘来汝说,台小子旧学于甘盘。’”孔传:“甘盘,殷贤臣,有道德者。”后借以美称大臣。宋李曾伯《八声甘州.庚戌寿郑丞相》词:“幸际君王神武,上宰是甘盘。”

  • 鳌足支撑

    《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东汉.高诱注:“鳌,大龟。天废顿以鳌足柱之。”古代神话中有关于女娲斩断大鳌四足而支撑天

  • 懒残分芋

    同“懒残煨半芋”。清顾贞观《金缕曲.丙午生日自寿》词:“不信懒残分芋后,富贵如斯而已。”

  •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形容著书作文的艰辛。语出清.曹雪芹《题〈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十年辛苦不寻常》(《人民日报》1985年3月23日):“《汉语大字典》初稿打印本高达二米二,这是几百位编写者十

  •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中( ㄓㄨㄥˋ zhòng ):得当。 刑罚不得当,老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 表示治国当量刑适中,不能枉滥。语出《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邢昺疏:“刑罚枉滥,则民蹐地局天,动罹

  • 鹿啣花

    宋.刘斧《青琐高议.鹿啣牡丹》:“宫中牡丹品最上者御衣黄,次曰甘草黄,次曰建安黄。次皆红紫,各有佳名,终不出三花之上。他日宫中贡一尺黄,乃山民王文仲所接也。花面一尺,高数寸,只开一朵,绛帏笼护之。帝未

  • 琬琰俱焚

    同“玉石俱焚”。琬、琰皆为玉。南朝 梁 刘孝标《辩命论》:“火炎昆岳,砾石与琬琰俱焚。”

  • 冯河

    源见“暴虎冯河”。谓有勇无谋。清魏源《〈海国图志〉叙》:“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艾三年而蓄之,纲临渊而结之,毋冯河,毋画饼,则人材之虚患祛其二。”【词语冯河】   汉语大词典:冯河

  • 里克伏剑

    《左传.僖公十年》:“夏,周公忌父、王子党会齐隰朋立晋侯,晋侯杀里克以说。将杀里克,公使谓之曰:‘微子,则不及此。虽然,子弑二君与一大夫,为子君者,不亦难乎?’对曰:‘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

  • 蒙尘

    蒙受风尘,专指帝王失去政权,流亡在外。《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臧文仲对曰:‘天子蒙尘于外,敢不奔问官守?’”《后汉书.刘虞传》:“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词语蒙尘】  成语:蒙尘汉语大词典:蒙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