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咄咄书空

咄咄书空

源见“殷浩书空”。形容失意、懊恨之态。宋王楙野客丛书.殷浩失望》:“浩之出,不惟一事无立,而丧师辱国,殆有甚焉。朝野于是大失所望,削爵贬窜,固其宜也,而咄咄书空,不能自遣。”章炳麟《梁园客》诗自注:“〔梁鼎芬〕既失志,有咄咄书空之感。”


偏正 形容失志而恼恨的神态。据《晋书·殷浩传》载:“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但经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章炳麟《梁园客》自注:“(梁鼎芬)既失态,有~之感。去秋,遂因政变作符命数篇,诗以记之。”※咄,不读作duó。△多用于失志方面。


【典源】《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duo) 咄怪事’四字而已。”《晋书·殷浩传》:“ (殷) 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夷神委命,谈咏不辍,虽家人不见其有流放之戚。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今译】 晋代殷浩曾任中军将军,都督五州军事,后遭人诋毁而被贬黜,流放于信安。殷浩外表并无怨言,言谈如常,每日却常用手指在空中写字,人们奇怪,便偷偷观察,原来他反复写的只是“咄咄怪事”四个字。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内心怨愤不平,难以表述; 也用以指事物令人惊诧。

【典形】 咄咄书、咄咄书空、怪事咄咄、嗟咄咄、书咄咄、书怪、书怪事、书空、书空咄咄、书空独语、殷浩吟、殷郎咄咄、咄咄向空书、向空书咄咄、空中咄咄、咄咄自怜、咄咄书字、诧咄咄。

【示例】

〔咄咄书空〕 宋·陆游《杂咏》:“晚收咄咄书空手,却作腾腾任运人。”

〔怪事咄咄〕清·黄景仁《移树行》:“我思大风移木古所载,怪事咄咄曾废书。”

〔嗟咄咄〕元·雅琥《上执政四十韵》:“郎潜嗟咄咄,吏隐叹逡逡。”

〔书咄咄〕宋·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

〔书怪〕 清·唐孙华《恺功侍读用予赠夏重原韵》:“去去勿复言,咄咄休书怪。”

〔书怪事〕 宋·苏轼《杜介熙熙堂》:“咄咄何曾书怪事,熙熙长觉似春台。”

〔书空〕 唐·骆宾王《畴昔篇》:“画地终难入,书空自不安。”

〔书空咄咄〕 金·元好问《镇平县斋感怀》:“书空咄咄知谁解,击缶呜呜却自惊。”

〔殷浩吟〕 唐·张祜《送外生》:“偶作魏舒别,聊为殷浩吟。”

〔殷郎咄咄〕 明·徐渭 《蛙声》:“殷,郎咄咄书空易,汉吏期期奉诏难。”


【词语咄咄书空】  成语:咄咄书空汉语词典:咄咄书空

猜你喜欢

  • 冰清

    源见“冰清玉润”。形容节操高洁。唐李白《早夏于将军叔宅与诸昆季》:“前许州司马宋公,蕴冰清之姿,重傅侯玉润之德,妻以其子。”【词语冰清】   汉语大词典:冰清

  • 黑甜

    源见“黑甜乡”。指酣睡。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玉公子》:“秦已黑甜,摇之不觉。”【词语黑甜】   汉语大词典:黑甜

  • 弃?

    同“终军弃?”。唐王绩《晚年叙志示翟处士》诗:“弃?频北上,怀刺几西游。”

  • 雪案萤窗

    源见“孙康映雪”、“囊萤照读”。谓勤学苦读。元吴昌龄《张天师》一折:“〔小生〕雪案萤窗,辛勤十载,淹通诸史,贯串百家。”见“雪窗萤几”。元·白朴《东墙记·楔子》:“小生年长二十五岁,~,苦攻经史,博古

  • 脍鲤

    《诗经.小雅.六月》:“饮御诸友,包鳖脍鲤。”《诗经.小雅.六月》中有“包鳖脍鲤”句,为宴请友朋的佳肴。后遂用为待客热情之典。唐.钱起《送丁著作佐台郡》诗:“带经怡府吏,脍鲤待乡人。”

  • 赦金鸡

    同“金鸡放赦”。明屠隆《綵毫记.妻子哭别》:“浮生逐马蹄,遇的是山精木魅,何日里蒙雨露赦金鸡。”

  • 谢氏塘

    同“谢池”。宋侯寘《浣溪沙.次韵杜唐佐秋怀》词:“春梦惊回谢氏塘。箧中消尽旧家香。”

  • 起舞闻鸡

    同“闻鸡起舞”。宋张元幹《卜算子》词:“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 防风骨

    《国语.鲁语下》:“既彻俎而宴,客执骨而问曰:‘敢问骨何为大?’仲尼曰:‘丘闻之: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骨节专车。此为大矣。’”三国.呈韦昭注:“防风,汪芒氏之君名也。违命后

  • 刀头

    源见“大刀头”。“还”的隐语。大刀头有环,环与“还”谐音。唐徐彦伯《鼓吹曲辞.芳树》:“藁砧刀头未有时,攀条拭泪坐相思。”明陈汝元《金莲记.惊讹》:“问浪子天边,何日刀头?”【词语刀头】   汉语大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