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咫角骖驹

咫角骖驹

尚未长成的幼马。比喻人之年少。汉代刘向《新序.杂事》载:“齐宣王时,闾丘印年十八,道遮宣王曰:‘家贫亲老,愿得小仕。’宣王曰:‘子年尚稚,未可也。’闾丘印曰:‘不然,昔有颛顼,行年十二而治天下,秦项橐七岁为圣人师,由此观之,印不肖耳,年不稚矣。’宣王曰:‘未有咫角骖驹而能服重致远者也。’”


并列 咫,古代称八寸为咫;咫角,八寸长的角,指称牛犊;骖,驾在车两旁的马;驹,小马。尚未长大的牛马。比喻人年幼。汉·刘向《新序·杂事五》:“齐有闾丘邛年十八,道遮宣王曰:‘家贫亲老,愿得小仕。’……宣王曰:‘未有~而能服重致远者也。’”△多用于描写少年人。


【词语咫角骖驹】  成语:咫角骖驹汉语词典:咫角骖驹

猜你喜欢

  • 鹡鸰

    源见“鹡鸰在原”。比喻兄弟。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岂无鹡鸰,固镇名器。”宋叶適《送巩仲同》诗:“天催鹡鸰玉楼去,漱流不并龙洲旁。”【词语鹡鸰】   汉语大词典:鹡鸰

  • 今雨

    源见“旧雨今雨”。指新交的朋友。宋范成大《丙午新正书怀》诗之四:“人情旧雨非今雨,老境增年是减年。”【词语今雨】   汉语大词典:今雨

  • 四皓

    同“商山四皓”。唐骆宾王《秋日山行简梁大官》诗:“不如从四皓,丘中鸣一弦。”唐张说《奉和同皇太子过慈恩寺应制》诗之二:“至乐三灵会,深仁四皓归。”【词语四皓】   汉语大词典:四皓

  • 采薪之患

    同“采薪之疾”。《红楼梦》三七回:“为风露所欺,致获采薪之患。”见“采薪之忧”。《红楼梦》37回:“漏已三转,犹徘徊桐槛之下,意为风露所欺,致获~。”【词语采薪之患】  成语:采薪之患汉语大词典:采薪

  • 天各一方

    汉苏武《诗》之四:“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后以“天各一方”谓分离后远隔两地。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今则天各一方,风流云散。”主谓 形容各居一处,相距遥远。语本《古诗十九首》:“相去万余里

  •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其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即言辞。文,即华美,有文采。行,即流传。后因以“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用为说话不讲究修辞,没有文

  • 六铢

    同“六铢衣”。唐 谷神子《博异志.岑文本》:“又问曰:‘比闻六铢者天人衣,何五铢之异?’”【词语六铢】   汉语大词典:六铢

  • 积不相能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栾桓子娶于范宣子,生怀子。范鞅以其亡也,怨栾氏,故与栾盈为公族大夫而不相能。”后以“积不相能”指素来不和睦。《后汉书.吴汉传》:“〔谢躬〕南阳人,初,其妻知光武不平之,常戒躬

  • 嵩生岳降

    《诗.大雅.嵩高》:“嵩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毛传:“山大而高曰嵩;岳,四岳也……岳降神灵和气,以生申甫之大功。”申,申伯;甫,甫侯,都是周宣王舅父,周朝重臣,相传是古四岳后裔。后以

  • 干君何事

    见“干卿何事”。【词语干君何事】  成语:干君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