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唇枪舌剑

唇枪舌剑

唇如枪,舌似剑。形容争辩激烈,言辞犀利。元.高文秀《渑池会》一折:“凭着我唇枪舌剑定江山,见如今河清海晏,黎庶宽安。”明.王玉峰《焚香记.羡德》:“姻事空言,慢使唇枪舌剑。”陈毅《满江红.送周总理赴日内瓦》词:“换唇枪舌剑,议倾坛席。”亦作“舌剑唇枪”。元.武汉臣《玉壶春》二折:“显吹弹歌舞,论角徵宫商,使心猿意马,逞舌剑唇枪。”《封神演义》五六回:“……大夫今日见谕,公则公言之,私则私言之,不必效舌剑唇枪,徒劳往返耳。”明.无名氏《精忠记.天策》:“其妻王氏,舌剑唇枪,巧言助逆。”


并列 唇如枪,舌似剑。形容争论激烈,言词锋利。陈毅《满江红·送周总理赴日内瓦》:“换~,议倾坛席。”△用于辩论。→针锋相对 ↔促膝谈心理屈词穷。也作“舌剑唇枪”、“唇剑舌枪”、“剑舌枪唇”、“舌枪唇剑”。


【词语唇枪舌剑】  成语:唇枪舌剑汉语词典:唇枪舌剑

猜你喜欢

  • 名下无虚士

    指享有盛名的人,必有真才实学,这是指南朝陈姚察的故事。姚察(533-606年)字伯审,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官至吏部尚书。陈灭入隋,袭封北绛郡公,大业二年(606年),74岁终于东都洛阳(今河南

  • 陆生梅

    源见“陆凯传情”。借指怀友之情。宋徐积《雪》诗:“今日许寻陶令菊,明年约寄陆生梅。”

  • 青囊

    同“青囊书”。唐元稹《易家有归藏判》:“甲志敦素履,学洞青囊,不言非圣之书,忽招诬善之告。”【词语青囊】   汉语大词典:青囊

  • 河汉女

    源见“牛郎织女”。指织女星。《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词语河汉女】   汉语大词典:河汉女

  • 嚼穿龈血

    同“齿嚼欲碎”。宋文天祥《代王夫人作》诗:“铜驼恨,那堪说!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述宾 形容愤恨已极。宋·文天祥《满江红·代王夫人作》:“想男儿慷慨,~。”△多用于表示人愤怒时的神情。也作“嚼齿穿龈

  •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是富贵花。语出宋.周敦颐《爱莲说》:“牡丹,花之富贵者也。”鲁迅《坟.论“他妈的”》:“阔人所赏识的牡丹,下等人又何尝以为‘花之富贵者也’?”

  • 堕乌号

    同“堕弓”。唐元稹《奉和浙西大夫李德裕述梦》:“未陪登鹤驾,已讣堕乌号。”

  • 鲁卫之政

    《论语.子路》:“鲁卫之政,兄弟也。”鲁是周公之后,卫是周公之弟康叔之后,都是周朝的两个姬姓诸侯国。因此说鲁、卫两国无论从亲属关系到政治情况都是兄弟之国。后以“鲁卫之政”比喻两者的情况、程度相同。南朝

  • 洪崖

    源见“拍洪崖肩”。泛指仙人。唐骆宾王《对策文三道》:“至夫滕公长往,佳城开白日之征;洪崖不归,曾丘控紫云之盖。”【词语洪崖】   汉语大词典:洪崖

  • 击缶秦公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