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嗟来之食

嗟来之食

表示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有一年,齐国发生严重灾荒,一个名叫黔敖的富人把食物摆在路边,准备施舍给逃荒的人。这时,有个逃荒的人用袖子遮住脸,拖着鞋子,摇摇晃晃地走了过来。黔敖左手捧着食物,右手端着汤水向他吆喝,喂!吃吧!那个逃荒者瞪着眼睛看了看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黔敖向他道歉,请他吃,可是那个逃荒者终于不吃而饿死。

【出典】:

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例句】:

东晋·陶潜《有会而作》:“嗟来何足吝,徒没空自谴。”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乐羊子妻传》:“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金求利以污其行乎?’”


偏正 招呼乞食者来食。对他人不怀好意地施舍。《儿女英雄传》27回:“所以宁饮盗泉之水,不受~。”△贬义。一般用来指带侮辱性的施舍。→残羹冷饭↔仁浆义粟


【典源】《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磋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今译】 齐国发生大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了饭食,等待有饥饿的人来给他们吃。有个饿人,用袖子遮着脸,趿拉着鞋,摇摇晃晃地走过来。黔敖左手拿食物,右手举着浆水,对他说:“喂,过来吃!”饿人睁开眼睛直看着他,说:“我正因为不吃这种随便叫我的饭食,才到了这个地步的。”黔敖过去赔礼,饿人终究不吃而饿死。

【释义】 后以此典指带侮辱性的施舍等。

【典形】 嗟来、嗟来食、嗟来受馁、嗟食、蒙袂非、黔敖粥、黔敖恩。

【示例】

〔嗟来〕 宋·苏轼《和陶乞食》:“渊明端乞食,亦不避嗟来。”

〔嗟来食〕 清·陈睿思《赠张永夫》:“途穷厌见俗眼白,饿死不食嗟来食。”

〔嗟来受馁〕 清·杨潮观《穷阮籍醉骂财神》:“为甚的节似黔敖,叫他嗟来受馁?”

〔嗟食〕 唐·李绅《却到浙西》:“野悲扬目称嗟食,林极翳桑顾所求。”

〔蒙袂非〕 晋·陶潜《有会而作》:“常善粥者心,深念蒙袂非。”

〔黔敖粥〕 清·唐孙华《挽钱再亭京兆》:“活人共赖黔敖粥,济物思开汲黯仓。”


【词语嗟来之食】  成语:嗟来之食汉语词典:嗟来之食

猜你喜欢

  • 鲸音

    源见“蒲牢”。指洪亮的钟声。元宋褧《鄱阳萧性渊能鼓琴琴号霜钟是其曾大父宋南渡时所畜者其家上世善琴云》诗之二:“不似琵琶不似筝,鲸音历历似秋清。”按,琴号霜钟,故以鲸音喻琴音。明张经《烟寺晚钟》诗:“鲸

  • 西第颂

    《后汉书.马融传》:“初,融惩于邓氏(马融曾因讽谏遭执政者邓太后禁锢,遂成惊弓之鸟),不敢复违忤执家,遂为梁冀草奏李固,又作大将军《西第颂》,以此颇为正直所羞。”东汉外戚大将军梁冀,曾筑别第于城西,收

  •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由:经历,经过。 老百姓可以使他们照着指定的道路走去,不可以使他们知道那是为什么。 这是古代儒家所宣扬并奉行的愚民政策。语出《论语.泰伯》:“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后汉书.方术传.

  • 鳄徙

    《旧唐书.韩愈传》:“愈至潮阳,既视事,询吏民疾苦,皆曰‘郡西湫水有鳄鱼,卵而化,长数丈,食民畜产将尽,以是民贫’。”韩愈因祭湫水,写《祭鳄鱼文》。其夕,“有暴风雷起于湫中。数日,湫水尽涸,徙于旧湫西

  • 击节称赏

    参见:击节叹赏见“击节称叹”。《宣和画谱·龙鱼·董羽》:“其汹涌澜翻,望之若临烟江绝岛间,虽咫尺汗漫,莫知其涯涘也。宋白为时闻人,一见~。”【词语击节称赏】  成语:击节称赏汉语大词典:击节称赏

  • 武穆冤

    源见“三字狱”。称冤狱。岳飞谥武穆。陈毅《送人赴泰州谈判抗日合作》诗:“仲连智免蹈东海,武穆冤成走传车。”

  • 孤星

    黎明时的残星。唐代孟棨《本事诗》:“邕曙进士作《明堂火珠》诗,续帖曰:‘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及来年曙卒,唯一女名‘星星’。”后代因此用来比喻孤女。【词语孤星】   汉语大词典:孤星

  • 席上儒

    源见“席上珍”。喻指才德美善受人推重的儒者。唐权德舆《奉和许阁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见寄》:“自得寰中辨,偏推席上儒。”

  • 食牛

    同“气食牛”。明李东阳《题日川休撰日会中书兄弟趋朝图》诗:“食牛惊坐客,渡蚁识胡僧。”【词语食牛】   汉语大词典:食牛

  • 九死一生

    形容处于生死关头,情况十分危急。战国楚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后又以“九死一生”喻指历尽艰险,死里逃生。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第九十三回:“我本郓城小吏,身犯大罪,蒙众兄弟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