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坚壁清野

坚壁清野

坚壁:加固营垒,据点。清野:把粮食、牲畜等重要物资转移或掩藏起来。坚壁清野是对抗优势敌人的一种方法,使入侵之敌不能掠夺到东西。荀彧(163-212年),字文若,颖川颖阴(今河南许昌)人。曹操的主要谋士,主张迎汉献帝于许昌,使曹操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官至尚书令,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被迫自杀。汉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攻打徐州,而吕布却乘机进攻曹操的根据地兖州。曹操被迫回兵,吕布向东逃去。不久,徐州牧陶谦死,曹操欲趁机夺取徐州,然后回来再平定吕布。荀彧对曹操说:“往昔刘邦以关中、刘秀以河内为根据地,攻能胜,败能退守,才取得天下。将军你以兖州起家,百姓也都归服于你,并且兖州也是战略要地,现在虽然残败,仍能自保,这也是将军你的关中、河内啊,不能不首先加以巩固。如果现在舍弃近敌吕布而攻打徐州,吕布会趁虚而入,我们就会失去充州。况且陶谦死了徐州未必就易于攻取。他们会吸取去年兵败的教训,因害怕将军而团结一致、相为表里,现在他们已经收割了麦子,他们会加固城垒,掩藏物资,以对付将军的进攻。我们攻之不胜,又掠夺不到东西,不出十天,十万大军就会不战而陷入困境。”曹操听从了劝告,抢收麦子,与吕布再战,分兵讨平诸县,吕布败走,兖州得以平定。

【出典】:

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卷10第309页:“且陶谦虽死,徐州未易亡也。彼惩往年之败,将惧而结亲,相为表里。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将军攻之不拔,略之无获,不出十日,则十万之众未战而自困耳。”

【例句】:

宋史·高怀德传》:“会杜重威降契丹,京东诸州群盗大起,怀德坚壁清野,敌不能入。”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21回:“不许出战,只许坚壁清野,待这干贼寇粮尽力弛、方可追他。”


并列 加固战略工事,转移人口财物,隐藏野外物资。形容以灵活的策略来对付来犯敌人,使其一无所得。唐·狄仁杰《请罢百姓西戎疏勒等四镇疏》:“以逸待劳,则战士力倍;以主御客,则我得其便;~,则寇无所得。”△多用于写战争时的军事策略方面。也作“固壁清野”、“空室清野”。


解释坚壁:加固防御工事。清野:清除野外的各种设施。指防御作战时的一种策略,常通过转移或隐藏人口和物资,清除野外可资敌的各种设施,而使敌人毫无所得。

出处后汉书·荀彧传》:“坚壁清野,以待将军,将军攻之不拔,掠之无获,不出一旬,则十万之众未战而自困矣。”

东汉末年,各路势力相互攻伐,天下大乱。徐州牧陶谦死后,曹操想马上攻取徐州,然后回兵平定吕布。曹操的谋士荀彧劝阻道:“以前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都是先巩固根本,再控制天下。现在将军您应该以兖州为根本,如果丢下这里而向东征伐,不见得有什么好处。如果后方多留兵力,则前方力量太少,不足以战胜敌人;如果少留兵力,后方又不能巩固,假使吕布乘虚入侵,那您将失去立足之地。况且以前您攻打过徐州,曾在那里逞威施罚,那里的人还记得父兄被杀的耻辱,必定人人坚守,所以您即使攻下来,也难以守住。他们如果因为恐惧而联合起来,相互支持,加固壁垒,清除郊野的各种设施,而后等待您。您进攻的话打不下来,抢掠的话又没有收获,不出十天,十万大军还未交战就会陷入被动。希望您多加考虑。”

曹操听从了荀彧的建议,大力抢收刚刚成熟的麦子,然后先和吕布交战。等吕布败走后,再趁机平定各县,占领兖州,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可靠的根据地。

例句

家里都坚壁清野了,还有几亩地,反动派要,就让他们扛了走吧。


【词语坚壁清野】  成语:坚壁清野汉语词典:坚壁清野

猜你喜欢

  • 山公下习池

    源见“山公醉酒”。指好饮醉宴。唐 周彦晖《晦日重宴》诗:“兴阑巾倒载,山公下习池。”

  • 愚叟移

    同“愚公移山”。唐林滋《望九华山》诗:“虚中始讶巨灵擘,陡处乍惊愚叟移。”

  • 伐树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与予,桓魋其如予何!’”春秋时,孔子来到宋国,有一天与弟子在大树下习礼

  • 墙东客

    源见“墙东”。指隐者。宋朱熹《呈黄子厚》诗:“珍重墙东客,遥怜此意同。”

  • 饥鸢吓鼠惊不起

    源见“鸱得腐鼠”。喻不为贱物、权位所惊动。元刘因《续十二辰诗》:“饥鸢吓鼠惊不起,牛背高眠有如此。”

  • 白发三千丈

    唐.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因为)愁似个(这么)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后因以“白发三千丈”极言愁思之深。元.无名氏〔中吕.喜春来〕:“伤心白发三千丈,过眼金钗十二行。”

  • 信陵恩

    源见“信陵虚左”。美称别人的赏识或重用。唐王昌龄《答武陵田太守》诗:“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 半部论语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杜少陵诗云‘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贾’,盖以《论语》为儿童之书也。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盖亦少陵之说也。太宗(赵匡义)尝以此论问普,普略不隐

  • 平步登天

    见“平地青云”。【词语平步登天】  成语:平步登天汉语大词典:平步登天

  • 纳屦踵决

    纳:穿。屦:鞋。踵:脚后跟。决:破裂。拔上鞋子而破了后跟。形容衣履不周。《庄子.让王》:“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宋.李光《读易详说》卷四:“原宪之贫,捉襟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