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天女散花

天女散花

《维摩诘经.观众生品》:“维摩诘以身疾,广为说法。佛告文殊师利:‘汝诣问疾。’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天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花散诸菩萨大弟子上。花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尔时天女问舍利弗;‘何故去花?’答曰:‘结习未尽,花著身耳;结习尽者,花不著也。’”

“结习”,佛教语,指人世的欲望、烦恼等。“天女散花”是一则佛经故事。本以花着身与不着身验证诸菩萨弟子向道之心诚与不诚,凡“结习”未尽,花即着身;“结习”已尽,花不着身。后因用为咏佛事之典,又用以比喻大雪纷飞的景象。

宋.辛弃疾《祝英台近.水纵横阕》词:“我眠君且归休,维摩方丈,待天女、散花时问。”陆游《夜大雪歌》:“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剑南诗稿》卷二六)


主谓 原为佛教中的故事。以天女散花来试诸菩萨向道之心,如凡心未尽,花即着身。后用于形容大雪飞舞、色彩纷呈等景象。语本《维摩诘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听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明·姜绍书《无声诗史·周氏二女》:“其彩毫娟秀,如~。”△多用于描写场景。


【典源】 《维摩诘所说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天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

【今译】 《维摩诘所说经》 中说,维摩诘长者以法力现其病身,佛派遣文殊菩萨并诸菩萨大弟子前往问病,彼此以法问难。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天人说法,即用天花散在诸菩萨及大弟子身上,以花着身不着身来验证其道行。花落菩萨身,当即落下; 花落大弟子身上,都附着不能除去。参见 〖维摩示病〗。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说经讲法之妙; 也用以形容落花、下雪等景象。

【典形】 花雨、曼陀雨、摩诘持花女、散花、散花女、散花天、散花天女、天花、天花拂袂、天女花、天女散花、天雨曼陀、雨花、雨天花、花如雨、禅室散花、天雨宝花、诸天散花、天女相试、散六花。

【示例】

〔花雨〕 清·王摅《慈光寺行》:“钵盂盛处一龙降,花雨飞时万人伏。”

〔曼陀雨〕 宋·苏轼《和子由柳湖久涸》之二:“久陪方丈曼陀雨,羞时先生苜蓿盘。”

〔摩诘持花女〕 宋·陆游《和范待制秋日书怀》:“室无摩诘持花女,囊有娑婆等价香。”

〔散花〕 宋·辛弃疾《满江红·寿赵茂嘉郎中》:“种柳已成陶令宅,散花更满维摩室。”

〔散花天〕 元·耶律楚材《和南质张学士敏之》之三:“维摩方丈傍无边,个中无碍散花天。”

〔散花天女〕 元·萨都拉《赠仁皇讲师达上人》:“散花天女满经阁,出海神龙闻讲钟。”

〔天花〕唐·卢照邻《相乐夫人檀龛赞》:“宝树天花,竞爽鸿毛之际。”

〔天花拂袂〕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九十七:“天花拂袂著难销,始愧声闻力未超。”

〔天花女〕 宋·张元干《东平刘左车坎止春歌》:“百年弹指法界观,万事过眼天花女。”

〔天女散花〕唐·王维《大唐大安国寺净觉禅师碑铭》:“山神献果,天女散花。澹尔宴安,曾无喜惧。”

〔天雨曼陀〕 宋·苏轼《游太平寺净士院》:“醉中眼缬自烂斑,天雨曼陀照玉盘。”

〔雨花〕 唐·李商隐《安平公诗》:“一百八句在贝叶,三十三天长雨花。”

〔雨天花〕 宋·黄庭坚《次韵吉老知命》:“斋盂香佛饭,法席雨天花。”


【词语天女散花】  成语:天女散花汉语词典:天女散花

猜你喜欢

  • 靡靡之乐

    《韩非子.十过》:“乃召师涓,令坐师旷之旁,援琴鼓之。未终,师旷抚止之,曰:‘此亡国之声,不可遂也。’平公曰:‘此道奚出?’师旷曰:‘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靡靡:柔弱,委靡不振。原以“靡

  • 叶县凫

    源见“王乔凫舄”。借指得到皇上眷念的县令。唐高適《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诏宠金门策,官荣叶县凫。”【词语叶县凫】   汉语大词典:叶县凫

  • 橘怀三个

    同“怀橘”。唐岑参《送滕亢擢第归苏州拜亲》诗:“送尔姑苏客,沧波秋正凉。橘怀三个去,桂折一枝将。”

  • 函谷丸

    源见“泥封函谷”。指有勇士把守的险隘。南朝 梁徐悱《古意酬到长史溉登瑯琊城诗》:“少年负壮气,耿介立冲冠。怀纪燕山石,思开函谷丸。”【词语函谷丸】   汉语大词典:函谷丸

  • 群羊化石

    源见“叱石为羊”。羊变化为石。谓得道成仙。唐鲍溶《感兴》诗:“群羊化石尽,双凫与我违。”

  • 百城高拥

    同“百城书拥”。明陈子龙《万卷楼歌为王子彦赋》:“王郎风雅静者流,百城高拥何所求?”

  • 题汉柱

    同“汉宫题柱”。唐沈佺期《酬苏员外味道夏晚寓直省中见赠》诗:“明朝题汉柱,三署有光辉。”【词语题汉柱】   汉语大词典:题汉柱

  • 割肉金门

    同“割肉怀归”。清李良年《一丛花.为尤悔庵悼亡》词:“细君不待东方朔,负诙谐,割肉金门。”

  • 屠门嚼

    同“屠门大嚼”。唐韩愈《崔十六少府以诗见投因酬三十韵》:“肯效屠门嚼,久嫌弋者篡。”【词语屠门嚼】   汉语大词典:屠门嚼

  • 成瑨坐啸

    源见“啸诺”。指主管官推诿政事,贪图清闲。坐啸,闲坐打口哨。唐李瀚《蒙求》:“宗资主诺,成瑨坐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