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如坐针毡

如坐针毡

象坐在插了针的毡子上。形容坐立不安,心神不宁。典出晋杜锡之事迹。杜锡字世瑕,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杜预之子,少有盛名,累迁太子中舍人。赵王伦篡位时,以之为治书御史,晋惠帝司马衷复位,迁吏部郎、尚书左丞。他性格刚烈忠直,在任太子中舍人时屡次劝谏愍怀太子司马炽,言辞恺切,太子不仅不听,还很厌恶他,把针放在杜锡常坐的毡子上,结果刺得他流血。

【出典】:

晋书》1033页《杜锡传》卷34:“屡谏愍怀太子,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著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例句】: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3回:“听得兄长杀了一个泼烟花,官司行文书各处追捕,小弟闻得如坐针毡,连连写了十数封书去贵庄问信,不知曾到也不?”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却说三巧儿自丈夫出堂之后,如坐针毡,一闻得退衙,便迎住问个消息。”


述宾 好像坐在插了针的垫子上。比喻心神不宁,坐立不安。语本《晋书·杜锡传》:“性亮直忠烈,屡谏愍怀太子,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著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在下夹在两档子当中,左右不敢得罪,前后不敢错步,白日~,黑夜祸福难测……”△多用于描写提心吊胆。→坐立不安忐忑不安 如芒在背 ↔泰然自若 谈笑自若 安之若素 若无其事。也作“日坐针毡”。


解释针毡:里面放有钢针的毡垫。比喻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出处晋书·杜锡传》:“性亮直忠烈,屡谏愍怀太子,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著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杜锡是西晋时期的大臣,年少时就很有名望。最初作长沙王司马乂的文学(官名,相当于教官、老师),后来当了愍怀太子身边传宣诏命、以备顾问的中书舍人。愍怀太子小的时候非常聪明,很得爷爷晋武帝司马炎的喜爱,父亲司马衷继位后,皇后贾南风因为愍怀太子不是自己亲生,就想破坏他继位的资格。贾后故意唆使太子身边的宦官放松管教,任其变得学业荒疏,性格顽戾,浪荡不羁。杜锡性情耿直忠烈,多次劝谏愍怀太子,言辞恳切,以至于太子见到他都发愁。后来,太子就在杜锡常坐之处的毡垫中放上了钢针,把杜锡扎出了血。太子不学无术,他模仿屠夫外公在宫中卖肉,又在宫中设立市场,销售菜蔬鸡鸭米面等杂货,从中渔利。贾后在时机成熟后,派人将愍怀太子骗入宫中灌醉,让他抄写下贾后自己拟就的谋反文告。司马衷看到文告,勃然大怒,废掉了愍怀太子作为皇位继承人的资格,驱逐到许昌居住。第二年,贾后又派人到许昌杀死了愍怀太子。

近义坐立不安

反义安闲自在

例句

他一会儿望望电话机,一会儿望望门,魂不守舍,如坐针毡。


【词语如坐针毡】  成语:如坐针毡汉语词典:如坐针毡

猜你喜欢

  • 轲亲教子

    源见“孟母择邻”、“孟母断机”。指良好的母教。明 邵璨《香囊记.讲学》:“幼习文章,曾佩轲亲教子方。”

  • 谢客池塘

    同“谢家池”。谢客,谢灵运小名客儿。宋晏幾道《清平乐》词:“谢客池塘生绿草,一夜红梅先老。”

  • 壤流

    同“土壤细流”。清顾炎武《与友人书》:“而擿埴索涂之夫,不足为壤流之一助矣。”【词语壤流】   汉语大词典:壤流

  • 款塞

    远方的外族来叩边塞的门,表示和中国交好或内附。《史记.太史公自序》:“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裴骃《集解》引应劭曰:“款,叩也,皆叩塞门来服从也。”《汉书.宣帝纪》:“百蛮向风,款塞来享。”【词语款塞】

  • 大不韪

    源见“犯天下之不韪”。公认的不是或过错。清王夫之《读通鉴论.汉哀帝一》:“人之能为大不韪者,非其能无有所惧也,唯其能无所耻也。”【词语大不韪】   汉语大词典:大不韪

  • 出匣双龙

    源见“丰城剑气”。指雷焕在丰城掘出石匣中的双剑。北周庾信《周大将军郑伟墓志铭》:“衔珠两鹤,同归紫盖之松;出匣双龙,共没延平之水。”

  • 卖花声

    参见:卖杏花

  • 沧海横波

    同“沧海横流”。姚锡均《初春感怀》诗:“王尼身世休凭问,沧海横波故泫然。”

  • 秦晋之缘

    同“秦晋之好”。元乔吉《金钱记》三折:“我与你成就秦 晋之缘何如?”见“秦晋之好”。【词语秦晋之缘】  成语:秦晋之缘汉语大词典:秦晋之缘

  • 蒲牒写书

    蒲:水生植物名,可以织席。牒(dié蝶):古代的书板。路温舒,字长君,西汉钜鹿东里(今河北衡水西南)人,他父亲是乡里的看门人。因家境贫寒,路温舒从小牧羊。他在水泽旁摘采蒲叶编成蒲简,练习写字。由于刻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