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安世三箧

安世三箧

安世:指西汉大臣张安世。箧(qiè切):书箧,放置图书典籍的小箱子。张安世(?——前62年),字子孺,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是御史大夫张汤之子。武帝时,任光禄大夫;昭帝时任右将军,封富平侯;宣帝时为大司马。年轻时任郎官,因擅长写作在尚书省供职,忠于职守,休假日也不回家休息。汉武帝在外出巡视河东(在今山西夏县北)地区时,丢失了三箱图书。武帝询问群臣,这三箱图书的具体书名,没有人能回答,只有张安世记得,一一述说清楚。后来悬赏寻求,又找到了原书箱,按张安世所述书名核对,竟无一遗漏。武帝很赏识张安世的才干,提拔他为尚书令,又转升为光禄大夫。后以此典形容人读书广博,记忆力强。

【出典】:

汉书》卷59《张汤传附张安世传》2647页:“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为郎。用善书给事尚书,精力于职,休沐未尝出。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上奇其材,擢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

【例句】:

唐·张说《洛阳张司马集序》:“鲁宫藏篆,汲冢遗编,无不日览万言,暗识三箧。” 唐·李端《送耿拾遗湋使江南括图书》:“汉使收三箧,用诗采百篇。” 唐·韦应物《送褚校书归旧山歌》:“汉箧亡书已暗传,嵩丘遗简还能识。” 唐·罗隐《投蕲州裴员外启》:“仲舒养勇,何啻三年;安世补亡,宁惟一箧?” 唐·罗隐《投湖南王大夫启》:“三箧亡书,幸无漏略;一枝仙桂,尝欲觊觎。” 唐·李瀚《蒙求》:“应奉五行,安世三箧。” 宋·苏轼《和刘景文见赠》:“留子非为十日饮,要令安仁诵亡书。” 宋·陆游《鼠败书》:“坐令汉箧亡,不减秦火厄。” 清·王士祯《阅先兄西樵故书泣赋》:“南面百城如昨梦,河东三箧忆往年。” 清·唐孙华《伏闻上从学士臣揆叙俯询臣孙华安在何故里居……恭赋四首》之二:“腹空何补亡三箧。头白谁能读五车?” 清·吴雯《哭张三公路之丧而送之》:“亡书三箧君能记,准备河东顾问来。” 清·赵翼《偶有遗忘问之稚存辄录示原委……》:“安世能备三箧亡,张巡遍记一城熟。” 清·张问陶《谢伊墨卿留赠残书一车》:“一鸱今免从人借,三箧还应向我求。”


【词语安世三箧】   汉语词典:安世三箧

猜你喜欢

  • 听法龙

    同“龙听法”。清钱谦益《仙坛唱和诗》之九:“阖庐城下闻经雉,乌目山头听法龙。”

  • 窃斧

    同“窃?”。宋苏轼《辨试馆职策问札子》之二:“然至于窃斧而知心目之可乱,于投杼而知母子之可疑,于拾煤而知圣贤之可惑。”【词语窃斧】   汉语大词典:窃斧

  • 扫愁帚

    南唐李煜《中酒》诗:“莫言滋味恶,一帚扫闲愁。”后因以“扫愁帚”戏称酒。宋苏轼《洞庭春色》诗:“今年洞庭春(酒名),玉色疑非酒……要当立名字,未用问升斗。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元乔吉《金钱记》三折

  • 璧返滈池君

    源见“祖龙”。指改朝换代的征兆。明杨珽《龙膏记.藏春》:“缘何璧返滈池君,却讶去来无定。”

  • 鱼贯而出

    形容像鱼群一般,头尾相接,连续而出。出自隋炀帝事迹。隋炀帝名杨广(568-618年),为隋文帝杨坚的第二子。开皇元年(581年)被封为晋王。曾任隋并州总管、河北道行台尚书令、淮南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等

  • 坏裳为裤

    《南史.刘穆之传》载:刘裕召刘穆之为军中主簿。刘穆之即“坏布裳为裤(即将百姓穿的衣服改制做成军装)”去见刘裕。后遂以“坏裳为裤”称从军。宋陆游《叹息》诗:“卖剑买牛衰可笑,坏裳为裤老犹能。”主谓 指参

  • 姜肱被

    《后汉书.姜肱传》:“肱与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著闻。其友爱天至,常共卧起。”李贤注引谢承书曰:“肱性笃孝,事继母恪勤。母既年少,又严厉。肱感《恺风》之孝,兄弟同被而寝,不入房室,以慰母心。”后因以

  • 三槐九棘

    《周礼.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郑玄注:“树棘以为位者,取其赤心而外刺,象以赤心三

  • 兆非熊

    同“熊罴兆”。宋 刘省斋《沁园春.赠较弓会诸友》词:“羡傅岩版筑,终符求象;渭滨渔钓,果兆非熊。”

  • 舞商

    源见“商羊舞”。指下雨的预兆。唐许敬宗《奉和咏雨应诏》:“舞商初赴节,湘燕远迎秋。”【词语舞商】   汉语大词典:舞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