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安期仙枣

安期仙枣

古代传说安期生先生,曾在东海卖药,据说年有千岁,并与秦始皇相见交谈过。到西汉时,方士李少君对汉武帝说,他在海上见过仙人安期生先生,有神药,能治病,给他巨枣吃,有瓜那么大。安期生就是所谓的仙人,往来在蓬莱(古代传说东海中的神山之一)仙岛中,有缘遇着就见人,无缘不遇就隐没不见。后以此典指仙果或珍奇之果实、食品等;也用以形容求仙、成仙的事。此典又作“安期枣”、“得枣如瓜”、“海上瓜枣”、“觅枣瓜”、“啖枣仙伯”、“安期瓜”等。

【出典】:

史记》卷28《封禅书》1385页:“少君言上曰:‘……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

【例句】:

唐·王维《为相国王公紫芝木瓜赞》:“味若楚王之萍,大如安期之枣。” 宋·苏辙《赠吴子野道人》:“空车独载王阳橐,远游屡食安期枣。” 宋·苏轼《送乔全寄贺君》之一:“秋风西来下双凫,得枣如瓜分我无?” 宋·苏轼《安期生》:“海上如瓜枣,可闻不可逢。” 宋·苏轼《赠蒲涧信长老》:“已从子美得桃竹,不问安期觅枣瓜。” 宋·乐雷发《壶中歌赠侯明父》:“壶中主人知为谁?啖枣仙伯雪鹤姿。” 宋·张无干《用折枢韵呈李丞相》之二:“莫问蒲萄出月支,不缘瓜枣访安期。” 元·揭傒斯《写兴寿昊大宗师》:“一食如瓜枣,金石焉足贵。” 元·张可久《水仙子·三溪道院》:“拂藤床两袖烟霞,道童能唱,村醪当茶,仙枣如瓜。” 明·高启《赠李外史》:“何当共赴食枣约?三花醉折春濛濛。” 清·钱谦益《赠新安汪景漠》之二:“迎仙楼畔多仙侣,进酒应将枣似瓜。” 清·丘逢甲《莲花山吟》:“山深往往遇灵境,异果或得安期瓜。”


【典源】 《史记·封禅书》:“ (李) 少君言上曰:‘……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汉书·郊祀志》 亦载。旧题汉·班固《汉武内传》曰:‘李少君……遇安期生。少君疾困,叩头乞活,安期以神楼散一匕与服之,即愈。乃以方干上,言……冥海之枣大如瓜,钟山之李大如瓶,臣以食之,遂生奇光。”汉·刘向 《列仙传》:“安期先生者,琅琊阜乡人。卖药于东海边,时人皆言千岁翁。秦始皇东游,请见,与语三日三夜。”

【今译】 仙人安期先生,是琅琊阜乡人,曾在东海边卖药,据说已有千岁,并与秦始皇相见交谈。至汉武帝时,方士李少君自称游海上,见过安期先生,给他服神药,治好他的病,又给他巨枣吃,有瓜那么大。

【释义】 后以此典指仙果或珍奇的果实、食品等; 也用以形容求仙、成仙之事。

【典形】 安期瓜、安期枣、啖枣仙伯、得枣如瓜、瓜枣、海上如瓜枣、觅枣瓜、如瓜枣、食枣、仙枣如瓜、枣如瓜、枣似瓜、枣瓜可啖、海枣。

【示例】

〔安期瓜〕 清· 丘逢甲 《莲花山吟》:“山深往往遇灵境,异果或得安期瓜。”

〔安期枣〕 唐·王维《为相国王公紫芝木瓜赞》:“味若楚王之萍,大如安期之枣。”宋·苏辙《赠吴子野道人》:“空车独载王阳橐,远游屡食安期枣。”

〔啖枣仙伯〕 宋·乐雷发《壶中歌赠侯明父》:“壶中主人知为谁? 啖枣仙伯雪鹤姿。”

〔得枣如瓜〕 宋·苏轼《送乔仝寄贺君》之一:“秋风西来下双凫,得枣如瓜分我无?”

〔瓜枣〕 宋·张无干《用折枢韵呈李丞相》之二:“莫问蒲萄出月支,不缘瓜枣访安期。”

〔海上瓜枣〕 宋·苏轼《安期生》:“海上如瓜枣,可闻不可逢。”

〔觅枣瓜〕 宋·苏轼《赠蒲涧信长老》:“已从子美得桃竹,不向安期觅枣瓜。”

〔如瓜枣〕 元·揭傒斯《写兴寿吴大宗师》:“一食如瓜枣,金石焉足贵。”

〔食枣〕 明·高启 《赠李外史》“何当共赴食枣约? 三花醉折春濛濛。”

〔仙枣如瓜〕 元·张可久《水仙子·三溪道院》:“拂藤床两袖烟霞,道童能唱,村醪当茶,仙枣如瓜。”

〔枣似瓜〕 清·钱谦益《赠新安汪景谟》之二:“迎仙楼畔多仙侣,进酒应将枣似瓜。”


猜你喜欢

  • 党牛怨李

    同“恩牛怨李”。清王士禛《冬日读唐宋金元诸家诗偶有所感各题一绝于卷后凡七首》之二:“党牛怨李君何与,青史千秋有至公。”

  • 亥讹成豕

    同“亥豕讹”。元许有壬《木兰花慢.次韵薛寿夫见寄》词:“任世态翻腾,亥讹成豕,沈变为尤。”

  • 雪山将相

    唐.杜甫《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杜甫极赞严武出镇四川而吟诗说,严武到雪山(即岷山)重如泰山,称他的功业,后以此咏四川重臣之典。宋.杨万里《虞丞相挽词三首》(其一):“负荷

  • 渊明种秫

    源见“陶令秫”。形容嗜酒好饮,超脱免俗。宋张炎《蝶恋花.邵平种瓜》词:“秦地瓜分侯已故,不学渊明种秫辞归去。”

  • 国能

    技能精熟,居一国之首。《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寿陵:燕国邑名。邯郸:赵国国都。余子:指弱龄未壮的人。匍匐。以手伏地而行。【词语国能

  • 弹铗无鱼

    同“弹铗歌鱼”。明张凤翼《红拂记.英豪羁旅》:“寒灯欹枕听夜雨,堪怜弹铗无鱼。”其他 铗,剑。处境窘困,有求于人。语本《战国策·齐策四》:“齐人有冯谖者,贫困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居有

  • 书窥二酉

    同“书通二酉”。清陈维崧《贺新郎.呈毛子公阮》词:“风生百感三杯后,忆从君,觞倾三雅,书窥二酉。”

  • 民惟邦本

    《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惟:为,是。见“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元史·岳桂传》:“~,伤本以敛怨,亦非宰相福也。”【词语民惟邦本】  成语:民惟邦本汉语大词典:民

  • 飞蛾扑火

    见“飞蛾赴火”。叶文玲《小溪九道弯》:“谁知葛老司心慌意乱的刚走到镇街口,又碰上‘社治办’! 这可正是~自投罗网,人家正在找‘走资’的典型哩!”【词语飞蛾扑火】  成语:飞蛾扑火汉语大词典:飞蛾扑火

  • 言之有理

    所说的话有道理。明 无心子《金雀记.守贞》:“还是左兄言之有理,极是曲体人情。”郭澄清《大刀记》第十一章:“大婶觉得永生言之有理,点了点头。”参见“言之成理”。见“言之成理”。明·无心子《金雀记·守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