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小惭小好,大惭大好

小惭小好,大惭大好

唐.韩愈《昌黎先生集.与冯宿论文书》(卷一七):“仆为文久,每自测意中以为好,则人必以为恶矣。小称意,人亦小怪之;大称意,即人必大怪之也。时时应事作俗下文字,下笔令人惭,及示人,则人以为好矣。小惭者,亦蒙谓之小好;大惭者,即必以为大好矣。”

原为指斥当时的文风不正,社会评论与作者自我估价大相径庭,后因用以借喻世道错乱反常,不合情理。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嗜痴之癖,举世一辙,小惭小好,大惭大好。”


【词语小惭小好,大惭大好】  成语:小惭小好,大惭大好

猜你喜欢

  • 管宁穿坐

    源见“管宁榻。”指生活俭朴。亦以咏旧榻。唐李德裕《思山居一十首.忆葛藤木禅床》诗:“管宁穿亦坐,徐孺去常悬。”

  • 陶令去官

    同“陶令弃官”。唐王维《早秋山中作》诗:“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 昆吾

    《山海经.中山经》:“又西二百里曰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郭璞注:“此山出名铜,色赤如火,以之作刃,切玉如割泥也。”后以“昆吾”指用昆吾石冶炼制作的宝刀宝剑。唐崔融《咏宝剑》诗:“宝剑出昆吾,龟龙夹彩

  • 羹墙如见

    同“羹墙见尧”。明张居正《请敷陈谟烈以裨圣学疏》:“良以羹墙如见,自不忘继志之思。”清方苞《圣主临雍礼成颂》:“先圣之揆,后圣时宪,精意所通,羹墙如见。”【词语羹墙如见】  成语:羹墙如见

  • 柏操

    同“柏舟节”。清钱谦益《母旌表节妇常氏赠安人制》:“兰仪永谢,柏操有闻。”【词语柏操】   汉语大词典:柏操

  • 瓦罐不离井上破

    《汉书.陈遵传》:“观瓶之居,居井之眉,处高临深,动常近危……一旦叀碍,为瓽所?,身提黄泉,骨肉为泥。”后以“瓦罐不离井上破”谓汲水的瓦罐终将破碎于井上,势所必然。《水浒传》一〇四回:“三个人斗了三数

  • 仁者依山

    《论语.雍也》:“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说:智者通达,故喜爱流水;仁者安稳,故爱不移之山。智者心力常动,故自得其乐;仁者性情静默,故心宽而长寿。唐.李商隐

  • 正墙面而立

    脸正对着墙站着。 表示什么也看不见。 比喻一无所知。语出《论语.阳货》:“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朱熹注:“正墙面而立,言即其至近之地,而一物无所见,一步不可行。”《书.周

  • 如燃犀烛

    见“燃犀温峤”。清·张新之《〈红楼梦〉读法》:“其铺叙人情世事,~,较诸小说,后来居上。”

  • 非我莫属

    莫:没有谁。属:归属。除了我,再没有谁能够拥有。语本《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以为非我莫能为。”见“舍我其谁”。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52回:“吴景濂久已怀着总理一席~的念头,而今竟被别人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