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蜀汉后方,于蜀建兴三年平定南中(包括今四川南
此典指张耳、陈馀由断颈无悔的刎颈之交到互相攻杀。后以此典比喻势利之交,不能善始善终。张耳(?——前202年),大梁(今河南开封)人。战国末为魏国外黄(今河南民权西北)令。秦末与陈馀同从武臣北定赵地。武
《诗.邶风.北门》:“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后以“窭贫”谓贫穷。《聊斋志异.婴宁》:“年来以家窭贫,又无三尺男,遂至音问梗塞。”又《青梅》:“邑有张生……家窭贫,无恒产,税居王第。”【词语窭贫】
源见“谢庭兰玉”。指其子弟皆优秀者。宋张孝祥《鹧鸪天.为老母寿》词:“明年今日称觞处,更有孙枝满谢庭。”【词语谢庭】 汉语大词典:谢庭
《孔子家语.辩政》载:春秋时,子路治蒲三年,有政绩,孔子入其境,三称其善。《后汉书.卓茂传》载:卓茂为密令数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遗。后将二事合一,用“蒲密”喻指教化盛行的地方。晋陆机《演连珠》之三二:
宋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於古穷人之梓也……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旧时谓文人越困穷不得志,写出的诗文越好。宋苏轼《答钱
源见“风行草偃”。比喻教化普及。《南齐书.乐志三》:“偃风裁化,暅日敷祥。”【词语偃风】 汉语大词典:偃风
同“木人石心”。清 洪楝园《后南柯.辞职》:“虽木石心肠,亦为之动。”偏正 比喻心肠像木头石块一样硬。形容冷酷无情,铁石心肠。语本《周书·文帝纪上》:“纵使木石为心,尤当知感,况在生灵,安能无愧!”[
源见“吴牛喘月”。借指怕热之人。金刘著《病中言怀呈韩给事》诗:“退飞嗟宋鹢,畏暑甚吴牛。”【词语吴牛】 汉语大词典:吴牛
《战国策.齐策四》载:齐人冯谖(谖,音xuān,《史记.孟尝君列传》引作“冯驩”)为孟尝君门客,不受重视。冯倚柱弹其铗而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后又再弹其铗而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复弹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