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巨灵擘山

巨灵擘山

文选.张衡〈西京赋〉》:“缀以二华,巨灵赑屃,高掌远蹠,以流河曲,厥迹犹存。”薛综注:“巨灵,河神也……古语云:此本一山当河,水过之而曲行,河之神以手擘开其上,足蹋离其下,中分为二,以通河流。手足之迹,于今尚在。”后因以“巨灵擘山”比喻人民改造自然的非凡开拓气魄。唐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诗:“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典源】《文选·张衡〈西京赋〉》:“缀以二华,巨灵赑屃(bixi),高掌远蹠,以流河曲,厥迹犹存。”薛综注:“华,山名也,巨灵,河神也,巨,大也。古语云,此本一山,当河,水过之而曲行,河之神以手擘 (bo) 开其上,足蹋离其下,中分为二,以通河流,手足之迹,于今尚在。《遁甲开山图》曰: 有巨灵胡者,遍得坤元之道,能造山川,出江河。”晋·郭缘生《述征记》:“华山对河东首阳山,黄河流于二山之间。古语云,此本一山,当河,河水过之而曲行。河神巨灵以手劈开其上,以足蹈其下,中分为两,以通河流。”《搜神记》卷十三、《水经注·河水注》亦载,略。

【今译】 巨灵 (一作巨灵胡) 是传说中力大无比的河神。据说原来华山与河对面的首阳山本为一山,黄河至此需要绕行。巨灵用手分开山的上部,用足蹬离山的下部,使之分为两山,让黄河从中间流过,山上面还留有巨灵手、足的印迹。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山川险峻陡峭,似如神力所为; 也用以形容力大无穷。

【典形】 擘两山、擘山力、擘泰华、巨灵斧、巨灵手、灵胡掌、灵掌、巨灵运斧、擘中流、手劈华山石、巨灵运神斧。

【示例】

〔擘两山〕 唐·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擘山力〕 清·黄遵宪《感事》之三:“精卫终偿填海志,巨灵竟有擘山力。”

〔擘泰华〕 宋· 黄庭坚《寄陈适用》:“决事不迟疑,敏手擘泰华。”

〔巨灵斧〕 清· 王摅《剑门》:“岂经巨灵斧劈成,奇气陡削难名状。”

〔巨灵手〕 清·黄景仁《天门山》:“梁山博望二而一,导江忽劈巨灵手。”〔灵胡掌〕 清·钱谦益《石笋矼》:“或如灵胡掌,襞裂地为坟。”

〔灵掌〕 清·黄景仁《由慈光寺至老人峰》:“离属群峰形,巨力擘灵掌。”


猜你喜欢

  • 胡琴击碎

    源见“市中碎琴”。谓设法见知于世。清徐釚《贺新凉.旅况自遣》词:“五陵年少都通显。叹狂生,胡琴击碎,唾壶敲扁。”

  • 孙金

    源见“掷地金声”。用为孙绰的代称,亦用指文辞工丽的诗文。唐李商隐《祭长安杨郎中文》:“孙金卢米,百赋千诗;桂林昆峤,一片一枝。”【词语孙金】   汉语大词典:孙金

  • 前踞后恭

    又作“前倨后卑”,指先傲慢而后谦恭。公元前338年,纵横家苏秦到达秦国,向秦惠文王进连横之策。秦王因为刚杀商鞅,对各国游说之士极为反感,便以自己“羽毛未丰”而加以拒绝。苏秦仍不死心,先后向秦王上书十次

  • 锯屑

    《晋书.胡毋辅之传》:“彦国吐佳言如锯木屑,霏霏不绝,诚为后进领袖也。”后以“锯屑”喻善于言谈,娓娓动听。宋苏轼《生日王郎以诗相庆次其韵并寄茶二十一斤》:“高论无穷如锯屑,小诗有味似连珠。”【词语锯屑

  • 仙令

    源见“王乔凫舄”。指东汉叶县令王乔。明何景明《送梁鸿胪之什邡次孟望之韵》:“王官叶县宰,仙令汉庭闻。”亦用为对县令的美称。明唐顺之《送朱建阳》诗:“道旁桃李烂春晴,可怜仙令看花行。”【词语仙令】   

  • 行窝

    元.脱脱等《宋史.邵雍传》:“春秋时出游城中,风雨常不出。出则乘小车,一人挽之,惟意所适。士大夫家识其车音,争相迎侯,童孺厮隶皆驩相谓曰:‘吾家先生至也。’不复称其姓字。或留信宿乃去。好事者别作屋如雍

  • 人微权轻

    指田穰苴(ráng jū禳拘)对齐景公说:自己资望浅、权位轻,希望得到一位大臣做监军。后以此典形容地位低下,资历浅,说话不起作用。田穰苴,春秋时齐国人,因做过司马(管军政和军赋),所以又称为司马穰苴。

  • 山涛识量

    《晋书.山涛传》:“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涛所奏甄拔人物,各有题目,时称《山公启事》。”《文选》卷三十八南朝梁.任彦升(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在魏则毛玠公方,居晋

  • 柴桑

    《宋书.陶潜传》载:陶潜晚年归隐故里柴桑,有脚疾,外出辄命二儿以篮舆舁之。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后因以“柴桑”代指故里。清赵翼《哭亡儿耆瑞》诗之五:“葬留嬴 博空题墓,归到柴桑孰舁舆?”亦借指陶潜。唐

  • 根盘节错

    见“盘根错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