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内则》:“〔子生三月〕父执子之右手,咳而名之。”陆德明释文:“孩字又作咳。”后因以“孩名”指婴儿时期。唐元稹《招讨镇州制》:“因念自孩名之逮于羁丱,十三年不能为成人,岂忍一朝之忿,驱而杀之。”
同“一顾倾城”。晋张华《轻薄篇》:“一顾倾城国,千金不足多。”
源见“顽父嚚母”。愚妄奸诈。《左传.文公十八年》:“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丑类恶物,顽嚚不友,是与比周。”亦指舜的父母或泛指愚妄而奸诈的人。唐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韵》:“奸心兴桀黠,凶丑
源见“家徒四壁”。形容家境贫寒,一无所有。清方文《赠胡悦之处士》诗:“莫嗟四壁贫无赖,须信千秋富有余。”
同“共敝”。弊通“敝”。唐张籍《赠殷山人》诗:“同袍还共弊,连辔每推先。”【词语共弊】 汉语大词典:共弊
《后汉书.班超传》:“超还至于阗,王侯以下皆号泣曰:‘依汉使如衣父母,诚不可去。’互抱超马脚,不得行。”东汉.班超在疏勒时,肃宗下诏征超还。超至于阗国时,于阗国人都不愿超回国,抱超乘之马脚号泣。后因用
参见:竹头木屑
源见“玉关人老”。指将帅久戍边疆。北周庾信《周使持节大将军丘乃敦崇传》:“而安国徒中,郁为卿相;班超绝域,遂重生还。”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夏,大旱。公欲焚巫尪。”杜预注:“巫尪,女巫也,主祈祷请雨者。或以为尪非巫也。瘠病之人,其面上向,俗谓天哀其病,恐雨入其鼻,故为之旱,是以公欲焚之。”后以“焚巫”作求雨的典故
见“如临大敌”。《太平广记》卷240《李林甫》:“家人警卫,~,其自防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