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帝羓

帝羓

旧五代史.外国列传》一:“(耶律)德光闻河北军乱,……十六日,次于栾城县杀胡林之侧,时德光已得寒热疾数日矣,命胡人赍酒脯,祷于得疾之地。十八日晡时(晡,音bū。即申时,下午三点至五点。),有大星落于穹庐之前,若迸火而散。德光见之,西望而唾,连呼曰:‘刘知远灭,刘知远灭!’是月二十一日卒,时年四十六,主契丹凡二十二年。契丹人破其尸,摘去肠胃,以盐沃之,载而北去。汉人目之为‘帝羓’焉。”此事又见《太平广记》卷五〇〇“帝羓”,《新五代史.四夷附录》。

羓,音bā,干肉、腊肉。契丹主耶律德光死,契丹人剖其腹,挖去五脏,以盐充之,载尸北去。故人称为‘帝羓’。

清.李晖吉、徐灒《龙文鞭影二集》下卷:“汉姬人彘,辽主帝羓。”


【词语帝羓】   汉语词典:帝羓

猜你喜欢

  • 晦明

    《易.明夷》:“利艰贞,晦其明也。”后以“晦明”谓韬晦隐迹。南朝 梁任昉《宣德皇后令》:“在昔晦明,隐鳞戢翼。”【词语晦明】   汉语大词典:晦明

  • 河东之亡

    42` 同“汉箧亡书”。清钱谦益《跋宋版〈左传〉》:“其脱落在未归文靖之前,不知又几何年也!不图一旦顿还旧观,羽陵之蠹复完,河东之亡再觏。”

  • 青帝子

    同“青帝”。宋刘翰《桂殿秋.寿于湖先生》词:“青帝子,碧莲宫。不驾云车骑白龙。”

  • 东施效颦

    颦亦作矉。东施,丑女名;颦(pín),皱眉。东施效颦,比喻从表面上盲目地生硬模仿人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庄子在批评儒家不顾时间、地点、条件的不同而坚持推行西周以来的礼乐制度时讲了一个故事。故事说,越国

  • 三馀学

    源见“三馀”。谓抓紧空闲时间学习。清张问陶《送家鹤坪太守之任河南》诗:“临歧苦勉三馀学,痛饮难为十日留。”

  • 书雁

    源见“雁足书”。指信使。元方回《次韵夹谷子括吴山晚眺》:“北望遥迎书雁至,南烹屡厌鲙鱼残。”

  • 自行束脩以上,未尝无诲

    束脩:古代用作初次拜见的礼物。脩,干肉;束脩,即一束干肉,每束十条。诲:教诲。 凡自愿送来“束脩”的人,我从未拒绝对他施教。语出《论语.述而》:“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明.王世贞《

  • 社稷器

    同“社稷臣”。《三国志.蒋琬传》:“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沈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晋袁宏《咏史》之一:“汲黯社稷器,栋梁天表骨

  • 荆人献

    同“荆玉三献”。唐 叶季良《赋得琢玉成器》诗:“荆人献始遇,良匠琢初成。”

  • 叔度陂

    同“叔度陂湖”。宋梅尧臣《正仲见赠依韵和答》:“乃知叔度陂,万顷见澄澹。”见“叔度陂湖”。宋·梅尧臣《正仲见赠依韵和答》:“乃知~,万顷见澄澹。”【词语叔度陂】   汉语大词典:叔度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