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檀攻上》:“孔子蚤作(注:早上起来),负手曳杖,消摇(注:同“逍遥”)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注:木之大者)其坏乎,哲人其萎乎!’”孔子将死时作的歌。他自称“哲人”,把自己的死比作泰山
《战国策.赵策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矣。”春秋时,晋人豫让在投奔知伯后,受到重视与尊敬。后赵襄子杀死了知伯,并漆了他的头骨作饮器(或说为溺器)。豫让逃到山中,时刻准备刺杀赵襄子
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见〔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
同“共敝”。弊通“敝”。唐张籍《赠殷山人》诗:“同袍还共弊,连辔每推先。”【词语共弊】 汉语大词典:共弊
《淮南子.说林训》:“画者谨毛而失貌。”意为谨于毫毛,注意小处,却失去了全貌,忽略了大处。并列 绘画时仅注意描画毫毛而忽略整体形貌的协调。比喻做事不考虑大局只注意小枝节。《淮南子·说村训》:“画者谨毛
同“五湖舟”。宋朱敦儒《桂枝香.南都病起》词:“念壮节漂零未稳,负九江风笛,五湖烟艇。”
见〔愚者闇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
《汉书.艺文志》:“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汉书.艺文志》说,孔子逝世后,就没有一个人再能说出精辟深刻的思想言论。后因用“微言”喻精辟深邃之言论。宋.王安石《思王逢原三首》(其二):“
同“尸鸠之平”。汉王符《潜夫论.交际》:“所谓平者,内怀尸鸠之恩,外执砥矢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