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徐妃半面妆

徐妃半面妆

南史.梁元帝徐妃传》:“元帝徐妃讳昭佩,东海 郯人也……妃无容质,不见礼,帝三二年一入房。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后因以“徐妃半面妆”借指不完整的事物。唐李商隐《南朝》诗:“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


【典源】《南史·梁元帝徐妃传》:“妃无容质,不见礼,帝三二年一入房。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

【今译】 南朝梁元帝的徐妃容颜不佳,不受宠爱,元帝两三年才到她房里一次。徐妃因为元帝一只眼是瞎的,每次知元帝将来,一定作半面妆等候。元帝来一见便大怒而走。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女子妆饰等。

【典形】 半面春、半面妆、半妆、徐妃半面妆、徐娘半面、徐妆、妆半、半面恼红妆、徐妃半面、半面宫妆。

【示例】

〔半面春〕 明·徐渭《唐伯虎画崔氏像》之一:“巫云已散当年梦,吴粉空传半面春。”

〔半面妆〕 宋·宋祁《落花》:“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

〔半妆〕 宋·辛弃疾《永遇乐·赋梅雪》:“晚来楼上,对花临镜,学作半妆宫额。”

〔徐妃半面妆〕 唐 · 李商隐 《南朝》:“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

〔徐娘半面〕 宋·钱惟演《荷花》:“徐娘羞半面,楚女妬纤腰。”

〔徐妆〕 宋·史达祖《夜合花》:“向销凝里,梅开半面,情满徐妆。”

〔妆半〕 宋·苏轼《新渡寺席上》:“神屠不目全,妙额惟妆半。”


【词语徐妃半面妆】  成语:徐妃半面妆

猜你喜欢

  • 虚弦

    同“虚弓”。宋苏轼《送范中济经略侍郎》诗:“号令耸毛羽,先声落虚弦。”【词语虚弦】   汉语大词典:虚弦

  • 昙花一现

    佛家语。昙花:即优昙钵花,花期极短暂。《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见耳。”原意是比喻妙法难得,后多用以比喻事物偶然一出现,随即消失。华:同花

  • 螫手

    同“蝮蛇螫手,壮士解腕”。《北史.隋长宁郡王俨传》:“〔俨〕上表求宿卫,辞情哀切,帝览之恻然。杨素进曰:‘伏愿圣心同于螫手,不宜留意。’”【词语螫手】   汉语大词典:螫手

  • 淮阴胯下人

    源见“胯下之辱”。原指韩信。后泛指胸存大志能暂时忍受耻辱的人物。明袁宏道《淮阴侯祠》诗:“贪他一颗真王印,卖却淮阴胯下人。”【词语淮阴胯下人】   汉语大词典:淮阴胯下人

  • 战无不胜

    同“战无不胜,攻无不取”。《隋书.杨素传》:“将士股栗,有必死之心,由是战无不胜,称为名将。”述补 形容十分强大,百战百胜。也比喻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语出《战国策·齐策二》:“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

  • 中散锻

    源见“嵇康锻”。谓名士隐居而自得其乐。唐杜甫《赠比部萧郎中十兄》诗:“中散 山阳锻,愚公 野谷村。”清王摅《立秋用杜立秋雨院中作韵》:“疏狂中散锻,流落仲宣楼。”

  • 兰亭秋树

    源见“冬青树”。表示对旧朝旧事的缅怀。清归庄《读郑所南心史》诗:“井澳夜涛声惨咽,兰亭秋树色凋枯。”

  • 送书雁

    源见“雁足书”。指雁。唐杜甫《十二月一日》诗之一:“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濑船?”【词语送书雁】   汉语大词典:送书雁

  • 蜩鸠

    同“蜩鷽”。宋陈师道《再酬智叔见赠》诗:“琼玖每蒙先木李,蜩鸠方共笑飞鲲。”

  • 送酒

    同“白衣送酒”。明何景明《登坚山寺绝顶真武庙》诗之二:“不尽登高兴,无人送酒来。”【词语送酒】   汉语大词典:送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