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悔读南华

悔读南华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五四):“令狐綯(táo)曾以旧事访于庭筠,对曰:‘事出《南华》,非僻书也。或冀相公燮理之暇,时宜览古。’綯益怒,奏庭筠有才无行,卒不登第。庭筠有诗曰:‘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

唐代诗人温庭筠因触怒权贵不得登第,以诗抒发愤懑,诗中有“悔读南华(即《庄子》)”之句。后用为典故,形容学问高深不为人所容。

宋.陆游《怀镜中故庐》诗:“从宦只思乘下泽,忤人常悔读南华。”


述宾 南华,又称南华经、南华真经,是《庄子》的别名。唐代,《庄子》与《老子》并称经典。庄子被称为南华真人。后悔当初读了《南华经》,感慨自己学识渊博而不被人所容。语出宋·计有功《唐诗纪事·温庭筠》:“令狐绹曾以旧事访于庭筠,对曰:‘事出《南华》,非僻书也。或冀相公燮理之暇,时宜览古。’绹益怒,奏庭筠有才无行,卒不登第。庭筠有诗曰:‘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宋·陆游《怀镜中故庐》:“从宦只思乘下泽,忤人尚~。”△常用于表现抑郁不得志之感慨。 →抑郁不得志 怀才不遇 ↔无怨无悔 适逢良机


悔读南华”意谓学问高深而不被人容。

“悔读”,后悔读。“南华”,必然是一篇文章或一部书。“南华”指的是什么呢? 指的是 《庄子》,道家崇奉 《庄子》为“《南华经》”。因此,“悔读南华”就是后悔读了 《庄子》这本书。

唐代令狐 ( táo) 为相时,曾向温庭筠 ( 词人) 问过一个问题。温庭筠才思敏捷,随口答道: “事出 《南华经》。这并非是僻书,希望您在公务闲暇之际,经常看看这些古籍。”令狐绹听了,心里很是生气,对温庭筠自然没有好印象。所以,温庭筠考试,最终都不能及第。他自己感慨地写诗道: “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事见 《唐诗纪事》。

后遂以 “悔读南华”表示遭人忌恨,学问高深而不为人容之意。


【词语悔读南华】  成语:悔读南华汉语词典:悔读南华

猜你喜欢

  • 山头落帽

    源见“孟嘉落帽”。称美文士儒雅洒脱。宋陈师道《九日不出魏衍见过》诗:“山头落帽网流绝,壁面称诗语笑香。”

  • 青藜照字

    同“青藜照阁”。宋石孝友《宝鼎记.上元上江西刘枢密》词:“休念太守当年,曾手把青藜照字。”【词语青藜照字】   汉语大词典:青藜照字

  • 闭置车中,如三日新妇

    《梁书》卷九《曹景宗传》:“景宗谓所亲曰:‘我昔在乡里,骑快马如龙,与少年辈数十骑,拓弓弦作霹雳声,箭如饿鸱叫,平泽中逐麞数肋射之,渴饮其血,饥食其肉,甜如甘露浆,觉耳后生风,鼻头出火。此乐使人忘死,

  • 水心剑

    南朝 梁吴均《续齐谐记.曲水》:“秦昭王三月上巳置酒河曲,见金人自河而出,奉水心剑,曰:‘令君制有西夏。’及秦霸诸侯,乃因此处立为曲水。”后因以“水心剑”泛指宝剑。唐宋之问《桂州三月三日》诗:“西夏黄

  • 临邛卖赋郎

    源见“长门赋”。指司马相如。相如居蜀 临邛,故称。唐崔珏《有赠》诗:“虽然不似王孙女,解爱临邛卖赋郎。”

  • 蘧公志

    《庄子.则阳》:“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尝不始于是之,而卒诎之以非也。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春秋卫国

  • 尝勾践胆

    同“尝胆”。宋汪藻《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侄》诗之二:“方尝勾践胆,已补女娲天。”

  • 死灰复燃

    指韩安国对监狱官吏说:烧完之死灰难道不再燃烧起来吗?后以此典比喻人失势后又重新得志复位。韩安国(?——前127年),字长孺。汉诸侯王梁国成安(今河南临汝)人。初为梁孝王(刘武,汉文帝刘桓之子,汉封诸侯

  • 殉死礼非

    《礼记.檀弓下》:“陈子车死于卫,其妻与其家大夫谋以殉葬。定而后,陈子亢至,以告,曰:‘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子亢曰:‘以殉葬,非礼也。’”《礼记》中记述陈子亢反对以人殉葬,并阻止了嫂嫂要用活

  • 成卢

    源见“百万呼卢”。指赌博获胜。清吴伟业《哭志衍》诗:“绝叫忽成卢,众手皆敛却。”【词语成卢】   汉语大词典:成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