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慎独

慎独

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古人有段话说,所谓真心实意,就是不能自己欺骗自己。比如厌恶臭味,喜欢女色,自己是这样,就不能故意说不是这样。所以君子在独处时也要谨慎不苟。而小人正好相反,独居时什么坏事也干,而和君子交往时却掩藏自己的坏事而显示自己的好事和德行。然而别人却将他看得十分透彻,好象看透了他的五脏六腑,所以说他的这番显示又有什么用呢!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心中如有鬼,必定会表现出来,所以君子一定要在独处时谨慎不苟。

【出典】:

礼记·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例句】:

三国魏·曹植《卞太后诔》:“祇畏神明,敬惟慎独。” 元·脱脱《宋史·詹体仁传》:“少从朱熹学,以存诚慎独为主。”


【词语慎独】   汉语词典:慎独

猜你喜欢

  • 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

    蛟龙:古代传说能发洪水的一种神龙。 蛟龙得到了云和雨,就要飞腾上天,不会呆在池中。 比喻英雄逢时,可以充分施展才能而不受制约。语出《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

  • 口蜜腹剑

    《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李林甫为相……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唐朝李林甫为人口有蜜,腹有剑,是一个典型的两面派。后以此形容嘴甜心毒,阴险狡诈。明

  • 知子莫若父

    《管子.大匡》:“鲍叔曰:‘先人有言,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知:了解。莫:没有。若:象。指没有象父亲那样了解儿子的。后因以“知子莫若父”为父亲最了解自己儿子的典故。唐.李德裕《荀悦论高祖武宣论》

  • 覆酱

    同“覆酱瓿”。北周庾信《谢滕王集序启》:“至于凋零之后,残缺所余,又已杂用补袍,随时覆酱。”【词语覆酱】   汉语大词典:覆酱

  • 饮牛津

    源见“乘槎”。指天河。宋刘筠《戊申七夕五绝》之四:“淅淅风微素月新,鹊桥横绝饮牛津。”【词语饮牛津】   汉语大词典:饮牛津

  • 沙鸥期

    源见“鸥鹭忘机”。喻指隐逸。唐高適《同敬八卢五泛河间清河》诗:“稍随归月帆,共与沙鸥期。”

  • 唐举相

    《荀子.非相》:“今之世,梁有唐举,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史记》卷七十九《蔡泽列传》:“蔡泽者,燕人也。游学于诸侯小大甚众,不遇。而从唐举相,曰:‘吾闻先生相李兑,曰:“百日之

  • 翻空出奇

    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意翻空而易奇。”后因用“翻空出奇”形容字画、诗文等一反前人窠臼、陈言,而以独特的想象构思取胜。宋刘克庄《题吴必大检察〈山林素封集〉》:“吴君此集十有七篇皆翻空出奇,幻

  •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书:书面文字。也指书信。 文字所写的,不能完全表达出口里所说的,口里所说的,不能完全表达出心中所想的。 表示话虽写完说完而意犹未尽。常用于书信的结尾。语出《易.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 狗彘不如

    彘:猪。连狗猪都不如。指人的品行极其卑劣无耻。语本《荀子.荣辱》:“人也,忧忘其身,内忘其亲,上忘其君,则是人也,而曾狗彘之不若也。”见“狗彘不若”。【词语狗彘不如】  成语:狗彘不如汉语大词典:狗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