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子猷惜此君”。形容爱竹的雅兴。元岑安卿《求叶仲舆写墨竹扇面》诗:“此君一日不可无,子猷笃爱心欢愉。”
源见“书同文,车同轨”。表示国家统一。北周庾信《周宫调曲》:“永从文轨一,长无外户人。”
《后汉书.襄楷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李贤注:“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经三宿即便移去,示无爱恋之心也。”后因以“三宿恋”指对世俗的爱恋之情。亦泛指对某事物的爱恋。宋苏轼《别黄
源见“老马识途”。认识道路。喻富有经验,能为先导。清林则徐《送嶰筠赐环东归》诗:“漫道识途仍骥伏,都从遵渚羡鸿飞。”【词语识途】 汉语大词典:识途
源见“走马章台”。借指游冶之人。唐李观《御沟新柳》诗:“近映章台骑,遥分禁苑春。”
《南史.伏挺传》:“(挺)博学有才思,为五言诗,善效谢康乐体。父友乐安、任昉深相叹异,常曰:‘此子日下无双。’”日下,指京城。“日下无双”谓京城没有第二个,极言其才华出众。后因用为称道人有异才之典。宋
规:圆规。矩:曲尺。至:极。引申为顶点。 圆规和曲尺是方形圆形的最高标准。语出《孟子.离娄上》:“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清.魏禧《陆悬圃文序》:“规之形圆,矩之形方。而规矩所造:为㰐
《书.高宗肜日》、《史记.殷本纪》载:上古商 帝太戊时,“祥桑”朝生而暮大如拱,太戊惧,大臣伊陟劝太戊修德而“祥桑枯死”。殷帝武丁时,雉登鼎耳而鸣,武丁惧,贤臣祖己劝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欢,殷道复兴
《左传.隐公十一年》:“滕侯、薛侯来朝,争长……公使羽父请于薛侯曰:‘君与滕君辱在寡人。周谚有之曰:“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君若辱贶寡人,则愿以滕君为请。’”周时谚语称:“山有木,工
源见“捧日”。形容一心忠于皇帝。唐李绅《到宣武三十韵》:“白发侵霜变,丹心捧日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