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扫墓望丧

扫墓望丧

文选》卷五四唐李善注引《汉书》说:“严延年迁河南太守,其母从东海来,欲从延年腊(腊,祭名,在每年十二月举行,腊祭之日为腊日。汉时以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为腊日,这一天举行的祭祀活动叫正腊)。到洛阳,适见报囚(报囚,判决罪犯)。母大惊(以为将腊祭逢凶不吉,杀戮过多,故惊)。毕正腊已,谓延年曰:‘天道神明,人不可独杀。我不自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行矣,去女(汝,你;去,离开)东归,扫除墓地耳。’后岁余,果败。”

汉时严延年的母亲,到洛阳探子并准备腊祭,不巧正碰上处决犯人,她认为腊祭逢凶不吉利,故回到东海故乡去扫除墓地,等待灾难降临。

后因以“扫墓望丧”用指预见祸及家败。《文选》卷五四梁刘孝标《辩命论》:“且于公高门以待封,严母扫墓以望丧。”


偏正 扫除墓地,以等待人死入葬。谓酷吏必有恶报,指日可待。据《汉书·酷吏传·严延年》载,严延年迁河南太守,用刑刻急。其母从东海来,欲从延年腊,到洛阳,适见奏报行决囚人,母大惊,谓延年:“天道神明,人不可独杀。我不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 行矣,去女东归,扫除墓地耳。”后岁余,延年果败。《隋书·隐逸传·李士谦》:“积善余庆,积恶余殃,高门待封,~,岂非休咎之应邪?”△贬义。多用于描写酷吏。→高门待封 恶有恶报 恶贯满盈恶积祸盈 ↔善有善报


【词语扫墓望丧】  成语:扫墓望丧汉语词典:扫墓望丧

猜你喜欢

  • 贺家湖

    宋.宋祁、欧阳修等修撰《新唐书.贺知章传》:“贺知章字季真,越州永兴人……天宝初,病,梦游帝居,数日寤,乃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许之,以宅为千秋观而居。又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镜湖

  • 琴高乘鲤

    汉刘向《列仙传.琴高》:“琴高者,赵人也,以鼓琴为宋康王舍人,行涓 彭之术,浮游冀州 涿郡之间二百余年。后辞入涿水中取龙子,与诸弟子期曰:‘皆洁斋,待于水傍,设祠。’果乘赤鲤来,出坐祠中,旦有万人观之

  • 孤军深入

    孤立无援的军队深入敌区作战。出自唐裴行俭事迹。裴行俭(619-682年),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人。贞观中,举明经,拜左卫仓曹参军。显庆二年(657年)迁长安令。麟德二年(665年)拜安西大都护,后调

  • 蘧年

    源见“蘧瑗知非”。指五十岁。清董俞《满江红.寿张研铭五十》词:“蒋径久忘宾与主,蘧年莫问非和是。”

  • 陶令醉

    源见“陶令酒”。指酣饮不羁。五代齐己《寄江西幕中孙鲂员外》诗:“应思陶令醉,时访远公禅。”又《题东林十八贤真堂》诗:“陶令醉多招不得,谢公心乱入无方。”

  • 髀中生肉

    同“髀肉复生”。清董元恺《南浦.冬兴》词:“愧我髀中生肉矣,应闲却、宝剑长鸣。”

  • 菽麦不辨

    分不清豆与麦,形容愚笨。《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三国志.蜀志.彭羕传》:况仆颇别菽麦者哉。”【词语菽麦不辨】  成语:菽麦不辨

  • 枕曲藉糟

    源见“刘伶好酒”。形容嗜酒或醉饮疏狂。元曹绍《安雅堂酒令》:“自饮一杯,仍要见枕曲藉糟之态,对席者作雷声,左邻作蜂声,右邻作蠢蠢状。”并列 藉,铺垫。枕着酒曲,垫着酒糟。形容嗜酒、醉酒。《晋书·刘伶传

  • 张陈凶终

    源见“张耳陈馀”。形容势利之交,不得善终。清陈梦雷《绝交书》:“知人实难,择交匪易。张 陈凶终,萧 朱隙末。”

  • 王祥刀

    同“吕虔刀”。清赵翼《题杨斐园研堂长卷》诗:“魏徵牙笏王祥刀,遗泽焘后多贤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