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拔山扛鼎

拔山扛鼎

形容项羽力气大。比喻英雄义士遭到失败的可悲下场。项羽(前232年——前202年),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楚国贵族出身。因叔父项梁在家乡杀了人,为躲避灾祸,随叔父来到吴中(泛指今太湖流域一带)。当时,项羽20多岁,身高八尺多,长得体强力壮,能把几百斤重的鼎举起来。后来,项羽起兵反秦,又同刘邦争霸天下,奋战了8年,最后被刘邦军包围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南)时,自己作诗道:“力能拔山气概盖世……”并认为天时对他不利,也无可奈何。此典又作“力可扛鼎”、“扛鼎雄”、“扛鼎士”、“举鼎拔山”、“拔山举鼎”。

【出典】:

史记》卷7《项羽本纪》295、296、333页:“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

【例句】:

晋·陆机《百年歌》:“三十时,行成名立有令闻,力可扛鼎志干云。” 宋·苏轼《安期生》:“难堪据床洗,宁挹扛鼎雄。” 宋·刘克庄《摸鱼儿》:“千载后,君试看拔山扛鼎俱乌有,英雄骨朽。” 宋·吴迈远《长别离》:“楚有扛鼎士,出门不得归。” 元·金仁杰《萧何月夜追韩信》:“恁时节喑呜叱咤难开口,便举鼎拔山怎脱身。” 元·无名氏《暗渡陈仓》头折:“拔山举鼎兴王业,赳赳威风谁敢敌。” 清·李渔《秦淮健儿传》:“尝叹曰:‘世人皆不足敌,但恨生千载后,不得与拔山扛鼎之雄一较胜负耳!’”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1回:“一个人被鸦片束缚住了,任你是拔山举扛的英雄,铜浇铁铸的罗汉,只要烟瘾一发,顿时骨软筋酥,连一些气力都没有。”


见“拔山举鼎”。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78:“力则~,倒曳九牛;诵则一日万言,五行俱下。”


【典源】《史记·项羽本纪》:“ (项)籍长八尺余,力能扛 (gang) 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又“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汉书·项籍传》亦载。

【今译】 项籍 (字羽) 身高八尺多,力气能举起鼎来,同时才气过人,吴地的年轻子弟们都很敬畏他。另外,他在被刘邦军围于垓下时,自己作诗道:“力能拔山气概盖世,……。”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力大无穷;或用来借称项羽。

【典形】 拔山扛鼎、扛鼎士、扛鼎雄、举鼎拔山、力可扛鼎、拔山举鼎、力扛鼎。

【示例】

〔拔山扛鼎〕 宋·刘克庄 《摸鱼儿》:“千载后,君试看拔山扛鼎俱乌有。英雄骨朽。”

〔扛鼎士〕 宋·吴迈远《长别离》:“楚有扛鼎士,出门不得归。”

〔扛鼎雄〕 宋·苏轼《安期生》:“难堪据床洗,宁挹扛鼎雄。”

〔举鼎拔山〕 元·金仁杰《萧何月夜追韩信》:“恁时节喑呜叱咤难开口,便举鼎拔山怎脱身。”

〔力可扛鼎〕 晋·陆机《百年歌》:“三十时,行成名立有令闻,力可扛鼎志干云。”


【词语拔山扛鼎】  成语:拔山扛鼎汉语词典:拔山扛鼎

猜你喜欢

  • 桃夭柳媚

    源见“桃夭之化”。形容女子年轻貌美。前蜀毛文锡《赞浦子》词:“锦帐添香睡,金炉换夕熏……正是桃夭柳媚,那堪暮雨朝云。”并列 形容年轻女子艳丽、妩媚。前蜀·毛文锡《赞浦子》:“锦帐添香睡,金炉换夕熏。懒

  • 陈烙铁

    明初陈宁,茶陵(今属湖南)人。元末为镇江小吏,后从军至集庆(今属江苏),代军帅上书言事。太祖看到后很赞赏,就用他为行省掾吏。军书多出其手。历拜参知政事,左御史大夫。后因与胡惟庸谋反被诛。陈宁有才气,但

  • 翠纶失鱼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卷七):“夫以桃李不言而成蹊,有实存也。况乎文章述志为本,言与志反,文岂足征?是以联辞结采,将欲明理;采滥辞诡,则心理愈翳。固知翠纶桂饵,反所以失鱼,言隐荣华,殆谓此

  • 钻皮出羽

    《后汉书.赵壹传》:“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此为赵壹《刺世疾邪赋》中之言)所谓“钻皮出羽”,谓心之所好急待毛羽钻皮以出。后因以形容对偏爱的人作过分的赞誉。《新唐书.魏征传》:“今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攻(注:琢磨)玉。”郑玄笺:“他山喻异国。”以上所引为《鹤鸣》诗第一章和第二章的末二句,意为:那山上的石头,可以作错刀;那山上的石头,可以琢磨美玉。后用为虚心待人

  • 子云居

    子云:扬雄的字。扬雄(前53-后18年)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西汉文学家、语言学家。在楚汉相争时,扬雄的祖先由内地迁到巴郡江州(今四川重庆市嘉陵江北岸),又定居在郫(pí皮)县(今四川郫县

  • 多端寡要

    端:头绪。要:要领。头绪繁烦,却不得要领。指做事情时,不知选择重点。郭嘉(170-207年),字奉孝,颖川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初投靠袁绍,认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由荀彧推荐,归附曹操。他多谋善断,从征

  • 一箭歌

    源见“三箭定天山”。谓称颂大将武艺高强,声威服人。唐李商隐《街西池馆》诗:“太守三刀梦,将军一箭歌。”

  • 鸾胶续弦

    汉.东方朔《十洲记》“凤麟洲”:“凤麟洲……洲上多凤麟,数万各为群。又有山川池泽,及神药百种,亦多仙家,煮凤喙及麟角,合煎仲膏,名之为续弦胶,或名连金泥。此胶能续弓弩已断之弦。刀剑断折之金,更以胶连续

  • 芝芙

    宋代赵明诚娶女词人李清照为妻的故事。赵明诚幼时,梦读一书,醒来只记得三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言”与“司”合,成“词”字;“安”字脱去上面宝盖头,是“女”字,“芝芙”去了草字头,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