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拔旗易帜

拔旗易帜

指韩信派汉兵奇袭赵军营寨,拔去赵军旗,换上汉军红旗,使赵军心大乱,汉军前后夹击,大败赵军。后以此典比喻推翻别人,取而代之。汉王刘邦派韩信和张耳率领汉兵数万攻打赵国(今河北地区)。赵王歇和主将陈馀,聚集二十万大军于井陉(xíng型)口(今河北井陉县东的井陉山上,称井陉关,又叫土门关),抵挡汉军。韩信派人探听了赵军之虚实后,就带领汉军在离井陉口三十里地方暂时驻扎宿营,韩信半夜时传令出发,挑选了两千名轻装骑兵,每人拿一面小红旗,从小道上山,隐蔽在山上观察赵军,韩信并告诫他们说:“交战时,赵军看见我军后撤,一定倾巢出动追赶我们,你们便火速冲进赵军营垒,拔掉赵军旗帜,插上汉军红旗。”于是韩信派出两千名突袭骑兵,都等候赵军倾巢出动去追逐战利品的时候,就火速冲进赵军营垒,全部拔掉赵军旗帜,插上两千面汉军红旗。赵军已经不能取胜,不能捉住韩信等人,想退回营垒,看到营垒上都是汉军红旗,才大为惊慌,以为汉军把赵王将领都已俘降,士兵就混乱起来,纷纷逃跑,赵军将领虽然斩杀逃兵,但无法禁止。汉军前后夹攻,大败并俘虏赵军。此典又作“拔帜”、“拔赵帜而树汉帜”。

【出典】:

史记》卷92《淮阴侯列传》2616页:“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草(bì避,通“蔽”,隐蔽)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营垒)逐我,若(你们)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dùn顿,逃)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

【例句】:

唐·魏徵《唐故邢国公李密墓志铭》:“至于三令五申之法,七纵七擒之功,出天入地之奇,拔帜拥沙之策,莫不动如神化,应变无穷。” 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崛起异军,拔赵帜而树汉帜。”


见“拔帜易帜”。


【词语拔旗易帜】  成语:拔旗易帜汉语词典:拔旗易帜

猜你喜欢

  • 遏流云

    同“遏行云”。唐李白《南都行》:“清歌遏流云,艳舞有馀闲。”【词语遏流云】   汉语大词典:遏流云

  • 问田舍

    同“问舍求田”。宋黄庭坚《寄陈适用》诗:“亦叹簿领劳,行欲问田舍。”

  • 梦飞熊

    源见“非熊兆”。指隐士遇明主被起用。元郑光祖《王粲登楼》一折:“有一日梦飞熊得志扶炎汉。”【词语梦飞熊】   汉语大词典:梦飞熊

  • 苍蝇惑曙鸡

    《诗经.齐风.鸡鸣》:“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鸡鸣》诗盖为诗人假设的妃与君早晨问答之词,妃促君早起,以赴朝会;君则留恋床榻,不愿上朝。上引为诗之首章,后二句为君说是苍蝇之声并非鸡

  • 冠军侯

    借指有功的将领。唐韩翃《赠兖州孟都督》诗: “少年亲事冠军侯,中岁仍迁北兖州。” 参见:○霍嫖姚

  • 告朔

    源见“爱礼存羊”。谓徒有虚名。廖仲恺《辞财政部长职通电》:“计吏职权,情同告朔。”【词语告朔】   汉语大词典:告朔

  • 行齐槐柳

    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下:“卢黄门思道仕高齐,久不得进。时和士开方贵宠用事,或谓卢曰:‘何不一见和王?’思道素自高,欲往,恐为人所见,乃未明而行。比至其门,立者众矣。卢驻辔望之:‘彼何人斯?森然而与槐

  • 说项斯

    同“说项”。宋李清照《分得知字韵》:“谁遣好奇士,相逢说项斯。”

  • 鸡鸣

    《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序》:“《风雨》,思君子也。”此是《风雨》诗首章,意思是:风凄凄,雨凄凄,鸡鸣喈喈叫不停。终于见到了君子人,怎能叫人不开心。后

  • 宝镜难寻

    唐.李濬《松窗杂录》:传说古时一渔夫在秦淮河上捞得一古铜镜,能清清楚楚照见人的五脏六腑。此人惊骇失手,又把镜坠入水中。后来再也没有捞上来。后以“宝镜难得”比喻为理想落实。参见“秦镜”。宋.辛弃疾《念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