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探囊取物

探囊取物

探:伸手去拿。囊:口袋。伸手到袋中取物。比喻事情极易办到。出自五代人李谷之语。李谷,生平不详。史载他与韩熙载是好朋友。后唐明宗时,韩熙载南奔吴越,谷送他至正阳。临别时熙载说:“吴越如能用我当宰相,一定能统一中原!”谷则说:“中原如能用我为宰相,攻取江南就好像是探囊中物!”后人遂概括成“探囊取物”。w

【出典】:

新五代史》卷62《南唐世家第三·李煜传》778-779页:“熙载,北海将家子也,初与李谷相善。明宗时,熙载南奔吴,谷送至正阳,酒酣临诀,熙载谓谷曰:‘江左用吾为相,当长驱以定中原。’谷曰:‘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

【例句】:

元·无名氏《怒折关平》一折:“我觑那两员贼将,如掌上观纹,探囊取物。” 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25回:“关公曰:‘某何足道哉!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 明·郑若庸《玉块记·博奕》:“许人话捉影追风、骗人财探囊取物。”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70回:“以陈、蔡之众,袭空虚之楚,如探囊取物,公子勿虑不成也。”


并列 囊,口袋。掏口袋摸取东西。比喻事情极易办理。语本《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煜传》:“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澎湖攻克,台湾则是~。”△常用于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瓮中捉鳖易如反掌 ↔海底捞针。也作“囊中取物”。


【词语探囊取物】  成语:探囊取物汉语词典:探囊取物

猜你喜欢

  • 雨旸时若

    《书.洪范》:“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后以“雨旸时若”谓气候调和,晴雨适时。元马致远《荐福碑》二折:“雨旸时若在仁君,鼎鼐调和有大臣。”主谓 旸,出太阳;时,及时、适时;若,句末助词,无义。下

  • 日近长安远

    《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司马绍)数岁,坐元帝(司马睿)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

  • 燎如观火

    同“明若观火”。郭沫若《文艺论集.反响之反响》:“究竟谁是谁非,谁错谁不错,这是燎如观火的。”见“燎若观火”。[例]事情的真相,已经~,没必要再争论了。【词语燎如观火】  成语:燎如观火汉语大词典:燎

  • 陇头春信

    同“陇头音信”。元 吴西逸《寿阳春.四时》曲:“折梅花不传心上人,村煞我陇头春信。”

  • 饭王孙

    同“饭韩信”。清李渔《蜃中楼.耳卜》:“四海无家不说贫,饥来谁敢饭王孙?”

  • 苏秦佩印

    同“苏秦六印”。唐白居易《初除官蒙裴常侍赠鹘衔瑞草绯袍鱼袋因谢惠贶兼抒离情》诗:“惠深范叔绨袍赠,荣过苏秦佩印归。”

  • 作门楣

    参见:门上楣

  • 龙蛇飞动

    唐.窦臮《述书赋》“语例字格”:“草,电掣雷奔,龙蛇出没。”(见《法书要录》上海书画出版社一七七页)吴融《赠䛒光上人草书歌》:“忽然飞动更惊人,一声霹雳龙蛇活。”李白《草书歌》:“时时只见龙蛇走。”唐

  • 松公

    源见“丁松入梦”。指松树。唐杜牧《朱坡》诗:“偃蹇松公老,森严竹阵齐。”【词语松公】   汉语大词典:松公

  • 过溪送客

    同“虎溪相送”。明高启《廉上人水竹居》诗:“扫石安禅无落叶,过溪送客有桴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