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明哲保身

明哲保身

原指深明事理的人能保全自己;今指回避矛盾,保全个人的处世哲学。周宣王时期,为了保持边境安全,受宣王之命,大臣仲山甫至齐筑城。行前,大臣尹吉甫为诗送之。诗称,周天子严肃的命令,仲山甫把它来奉行。国事顺利不顺利,仲山甫心中分得清。他既开明又聪明,保持身体永康宁。一天到头不马虎,奉事君王多小心。

【出典】:

诗经·大雅·烝民》:“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例句】:

唐·白居易《杜佑致仕制》:“尽悴事君,明哲保身,进退始终,不失其道。” 《毛泽东选集·反对自由主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这是第三种。”


主谓 明哲,明智,深明事理。原指通达事理认清时势的人,善于避开祸害,保全自己。语本《诗经·大雅·烝民》:“既明月哲,以保其身。”现指为了怕犯错误而不坚持原则,以便保全自己。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孙澜涛说)我们青年团员反对~,反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自由主义态度。”△贬义。多用于人际关系方面。→油光水滑 独善其身 患得患失 ↔公正无私仗义执言


【词语明哲保身】  成语:明哲保身汉语词典:明哲保身

猜你喜欢

  • 胡嫔争摴

    《晋书.后妃传上.胡贵嫔传》:“胡贵嫔名芳……时帝多内宠……然芳最蒙爱幸,殆有专房之宠焉,侍御服饰亚于皇后。帝尝与之摴蒱,争矢,遂伤上指。帝怒曰:‘此固将种也!’芳对曰:‘北伐公孙,西拒诸葛,非将种而

  • 弓剑

    源见“乘龙出鼎湖”。指先皇遗物,表示对已故帝王的追念。《魏书.肃宗纪》:“何图一旦,弓剑莫追,国道中微,大行绝祀。”唐窦庠《陪留守韩仆射巡内至上阳宫感兴》诗之一:“武皇弓剑埋何处,泣问上阳宫里人。”【

  • 翟公第

    源见“门可罗雀”。指冷落的门第。元丁复《送张志可侍父之奉化幕官》诗之六:“客厌翟公第,妻憎季子裘。”

  • 登山小鲁

    《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鲁:周朝国名,在今山东省境内。登山小鲁,指登高望远而以足下之处为小。后以“登山小鲁”喻指学问既高便能融会贯通,眼光远大。唐.岑文本《京师至德观法

  • 秦璧

    源见“完璧归赵”。指和氏璧。也借指极为珍贵之物。秦昭王曾致书赵惠文王愿以十五城易之,故称。唐韦嗣立《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诗:“魏珠能烛乘,秦璧许连城。”【词语秦璧】   汉语大词典:秦璧

  • 驴鸣犬吠

    如同驴狗般的鸣叫,嘲笑人文章写得拙劣。唐代张鷟《朝野佥载》卷六:“梁庚信从南朝初至北方,文士多轻之。信将《枯树赋》以示之。于后无敢言者。时温子升作《韩陵山寺碑》,庚信读而写其本。南人问信曰:‘北方文士

  • 学圃

    《论语.子路》:“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地,孔子回答说:问我不如去问老农夫。又问如何种瓜果蔬菜,孔子说:你最好去问老菜农。后因以为归隐之

  • 汗青头白

    唐刘知幾《史通.忤时》:“每欲记一事载一言,皆阁笔相视,含毫不断。故头白可期,而汗青无日。”汗青,古人记事于竹简,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渗出而干,以便书写与保存。后以“汗青头白”指著书惨淡,书成人老。明

  • 徐妆

    源见“徐妃半面妆”。用以咏花。宋史达祖《夜合花》词:“早春窥,酥雨池塘。向销凝里,梅开半面,情满徐妆。”【词语徐妆】   汉语大词典:徐妆

  • 手口之泽

    《礼记.玉藻》:“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手泽存焉尔;母没而杯圈不饮焉,口泽之气存焉尔。”后因以“手口之泽”指父母遗物。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父之遗书,母之杯圈,感其手口之泽,不忍读用。”【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