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明目张胆

明目张胆

明目:睁亮眼睛。张胆:放开胆子。原形容有胆识,敢做敢为。后来词义转变,形容公开地,毫无顾忌地做坏事。王敦(266-324年),字处仲,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导从父兄,出身士族。西晋末年,助琅邪王司马睿移镇建康(今江苏南京市),任扬州刺史。西晋灭亡,和王导共拥护司马睿建东晋政权,升大将军,领荆州刺史,手握重兵,意欲挟制朝廷。晋元帝司马睿永昌元年(322年)王敦起兵攻入建康,入朝自为丞相。后退屯武昌,遥制朝廷。元帝死,明帝司马绍继位,趁其病危,于太宁二年(324年)下诏讨伐王敦。王敦再起兵攻建康,中途病死。当时王敦病危,派其兄王含领兵再度攻晋。朝廷派司徒王导等人讨伐王敦。王导给王含写信劝说他们归顺朝廷,信中说:“我们户虽小但受国厚恩,兄弟也都居显位,恩宠显赫。现在我睁大眼睛、放开胆子当上六军的统帅,宁愿为国尽忠而死,也不想苟且偷生啊。而你们功勋未就却成逆臣,辜负先人遗志,死时有何面目见祖先、先帝。”

【出典】:

晋书》卷98《王敦传》2564页:“导门户小大受国厚恩,兄弟显宠,可谓隆矣。导虽不武,情在宁国。今日之事,明目张胆为六军之首,宁忠臣而死,不无赖而生矣。”

【例句】: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85回:“大丈夫既与同心之友谈天下政事,若不明目张胆倾吐一番,又何取其能担当天下事,为识时务之俊杰哉?”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31回:“后来以强凌弱,以众暴寡,明目张胆的把活人杀死。”


并列 张胆,放开胆量。原指有胆略,敢作为。《晋书·王敦传》:“今日之事,~,为六军之首,宁忠臣而死,不无赖而生。”后多用来形容公然放胆作恶,无所顾忌。华夏《颠倒》:“李清既然敢这么~地整他,也就根本没有把他的反抗放在眼里。”张洁《方舟》:“不怕吃多了撑死,有这么~进行敲诈勒索的吗?”△贬义。用于人的行为方面。→肆意横行 明火执仗 肆无忌惮目无法纪 ↔偷鸡摸狗 偷猫盗狗


【词语明目张胆】  成语:明目张胆汉语词典:明目张胆

猜你喜欢

  • 一字交

    宋.阮阅编《诗话总龟》卷十一“雅什门”录引《青琐后集》:“王正白唐末大播诗名,尝作《御沟诗》云:‘一派御沟水,绿槐相荫青。此波含帝泽,无处濯尘缨。鸟道来虽险,龙池到自平。朝宗心本切,愿向急流倾。’示贯

  • 三日烧不热

    源见“美玉经三火”。形容人美好坚贞的品质。唐白居易《答友问》诗:“良玉同其中,三日烧不热。”

  • 探黑丸

    源见“探丸借客”。谓古时游侠辈受赇杀文吏。唐李贺《古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诗:“邺城中,暮尘起,探黑丸,斫文吏。”【词语探黑丸】   汉语大词典:探黑丸

  • 察眉

    《列子.说符》:“晋国苦盗。有郄雍者,能视盗之貌,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晋侯使视盗,千百无遗一焉。”后因以“察眉”谓察看人的面容便知道实情。唐杜甫《夔府书怀四十韵》:“即事须尝胆,苍生可察眉。”明王

  • 疑事无功

    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如不了解其意义,心中疑惑不定,那么就不可能有成效。《商君书.更法》:“公孙鞅曰:‘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又《战国策.赵策》:“疑事无功,疑行无名。”【词语疑事无功】  成

  • 模棱两端

    同“模棱两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粤东纪事》:“祁宫保模棱两端,怕事之极。”见“模棱两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 粤东纪事》:“祁宫保~,怕事之极。”【词语模棱两端】  成语:模棱两端汉

  • 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

    臣下罪该万死,皇上是圣明天子。 旧时形容臣下对皇上的愚忠。语出唐.韩愈《琴操.拘幽操.文王羑里作》:“有知无知兮,为死为生。呜呼,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清.谭嗣同《仁学上.二七》:“至于臣罪当诛,天

  • 宁戚饭牛

    饭:喂。指宁戚在喂牛之机得到重用。后以此典比喻穷困未显,怀才不遇,而忧闷感慨。宁戚,春秋时卫国(都楚丘,今河南滑县东北)人。想到齐国桓公那里去做事,家贫无法进见,于是经商赶牛车到齐国,夜间睡在都城门外

  • 连车平斗

    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则天革命(指武则天临朝),举人不试皆与官,起家至御史、评事、拾遗、补阙者不可胜数。张鷟为谣曰:‘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后因以“连车平斗”讥刺冗滥官员之多。《宋史.职官志

  • 肉林酒海

    源见“酒池肉林”、“肉山酒海”。形容穷奢极欲。明无名氏《鸣凤记.陆姑救易》:“喜共游皇宫御台,须沉醉肉林酒海。”【词语肉林酒海】  成语:肉林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