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有生于无

有生于无

《老子.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与“无”是老子使用的两个基本哲学概念。老子认为,万物的本源是“无”,天下万物生于看得见的具体事物(有),而具体事物(有)是由看不见的道(无)所产生的。参见“有无相生”条。


主谓 我国古代哲学思想。老子认为“有”为看得见的具体事物,“无”即是看不见的“道”,为万物的本源。“有”由“无”产生。《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为先秦道家的哲学思想。


【词语有生于无】  成语:有生于无汉语词典:有生于无

猜你喜欢

  • 黑甜乡

    宋苏轼《发广州》诗:“朝市日已远,此身良自如。三杯软饱后,一枕黑甜余。”自注:“俗谓睡为黑甜。”后因以“黑甜乡”指梦乡。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四折:“笑他满朝朱紫贵,怎如我一枕黑甜乡。”【典源】 宋·

  • 墨翟问

    《墨子》卷十二《贵义》:“子墨子北之齐,遇日者。日者曰:‘帝以今日杀黑龙于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子墨子不听,遂北。至淄水不遂,而反焉。”春秋时,思想家墨子不相信算命的劝告,向北方前进,结果受

  • 鼎湖仙去

    同“鼎成龙去”。唐武元衡《顺宗至德大圣皇帝挽歌词》之一:“鼎湖仙已去,金掌露宁干。”元丁复《新寺和张仲举兼次韵》:“鼎湖仙去秋遗剑,笠泽僧归夜渡杯。”

  • 倒屦迎门

    同“倒屣迎宾”。唐孟简《咏欧阳行周事》:“詹生喜言旋,倒屦走迎门。”

  • 獭祭鱼

    《礼记.月令》(卷五):“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工冰,獭祭鱼,鸿雁来。”东汉.郑玄注:“此时鱼肥美,獭将食之,先以祭之。”初春万物复苏,獭将捕得鱼陈列在水边,好象祭祀一样。原指自然景象,后

  • 汾鼎

    鼎:古代炊器,青铜铸成。圆形,三足两耳。古人以为立国的重器。汉武帝元鼎元年(前116年),在汾阴(今山西荣河县北)得到一个宝鼎,武帝十分喜悦,在宗庙祭祀后,保藏在甘泉宫内,称为汾鼎,群臣都来庆贺。后以

  • 魏舒画筹

    《晋书.魏舒传》:“舒为钟毓长史,毓每与参佐射,舒常为画筹而已。后遇朋友不足,以舒满数。毓初不知其善射。舒容范闲雅,发无不中,举座愕然,莫有敌者。毓叹而谢曰:‘吾之不足以尽卿才,有如此射矣,岂一事哉!

  • 古今丘貉

    源见“一丘之貉”。谓古今相似,没什么区别。清李慈铭《百字令.秋日读史》词:“古今丘貉,一编且对青史。”

  • 胶船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周》:“昭王在位五十一年,以德衰南征,及济于汉,楚人恶之,乃以胶船进王。王御船至中流,胶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没于水中而崩。”后以“胶船”比喻无济于事或处境危殆。北周庾信《哀江南赋》:

  • 日下无双

    《南史.伏挺传》:“(挺)博学有才思,为五言诗,善效谢康乐体。父友乐安、任昉深相叹异,常曰:‘此子日下无双。’”日下,指京城。“日下无双”谓京城没有第二个,极言其才华出众。后因用为称道人有异才之典。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