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木兰舟

木兰舟

南朝 梁任昉述异记》卷下:“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七里洲中,有鲁般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后因以“木兰舟”为船的美称。唐罗隐《秋晓寄友人》诗:“更见南来钓翁说,醉吟还上木兰舟。”


【典源】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木兰舟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

【今译】 古代浔阳江一带有许多木兰树,传说为春秋时吴王阖闾所种,取其木材用以建筑宫殿。江上七里洲中,有传说为鲁班所刻的木兰舟。

【释义】后以此典用作舟船的美称。

【典形】 刳兰、兰楫、兰桡、兰艇、兰枻、兰棹、兰舟、木兰船、木兰桡、木兰舟、木兰双桨、木兰艇子、木兰之枻、木兰楫。

【示例】

〔刳兰〕 唐·皮日休《奉和添酒中六咏·酒船》:“剡桂复刳兰,陶陶任行乐。”

〔兰楫〕 金·吴激《风流子》:“念兰楫嫩漪,向吴南浦; 杏花微雨,窥宋东墙。”

〔兰桡〕 唐·刘禹锡《采菱行》:“争多逐胜纷相向,时转兰桡破轻浪。”

〔兰艇〕 宋·高观国《祝英台近·荷花》:“波面澄霞,兰艇采香去。有人水浅香裙,相招晚醉。”

〔兰枻〕 清·赵执信《平望舟中长句》:“桂棹兰枻肯我延,饱看湖月秋中圆。”

〔兰棹〕 唐·骆宾王《扬州看竞渡序》:“夏日江干,驾言临眺,于是桂舟始泛,兰棹初游。”

〔兰舟〕 元·周景《水龙吟》:“况江程渐短,别期渐紧,须重把兰舟系。”

〔木兰船〕 宋·欧阳修《浣溪沙》:“红粉佳人白玉杯,木兰船稳棹歌催,绿荷风里笑声来。”

〔木兰桡〕 南朝陈·江总 《乌栖曲》:“桃花春水木兰桡,金羁翠盖聚河桥。”

〔木兰舟〕 唐·马戴《楚江怀古》:“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词语木兰舟】   汉语词典:木兰舟

猜你喜欢

  •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后因以“仰不愧于天俯不作

  • 二十五老

    汉.刘向《说苑.尊贤》:“介子推行年十五而相荆,仲尼闻之,使人往观,还曰:‘廊下有二十五俊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仲尼曰:‘合二十五人之智,智于汤、武。并二十五人之力,力于彭祖。以治天下,其固免矣乎!

  • 乘凫

    汉.应劭《风俗通义.正失》“叶令词”:“俗说孝明帝时,尚书郎河东王乔迁为叶令,乔有神术,每月朔常诣台朝。帝怪其来数(方术,办法)而无车骑,密令大史(主管天时历法阴阳的官)候望,言其临至时,常有双凫从东

  • 击碎唾壶

    同“唾壶击缺”。清魏源《秦淮灯船引》:“有客虬髯醉咽鸣,击碎唾壶小酒唱。”见“击缺唾壶”。清·魏源《秦淮灯船引》:“有客虬髯醉咽呜,~小酒唱。”【词语击碎唾壶】  成语:击碎唾壶汉语大词典:击碎唾壶

  • 定省

    同“晨昏定省”。《晋书.王坦之传》:“孝宗太后慈爱之隆,亦不必异所生,琅邪王 馀姚主及诸皇女,宜朝夕定省,承受教诲。”《聊斋志异.江城》:“明日可移家去,仍与父母同居,庶便定省。”亦泛指探望问候亲长。

  • 蒙庄子

    同“漆园吏”。晋潘岳《悼亡》诗之二:“上惭东门吴,下愧蒙庄子。”五代齐己《湘江渔夫》诗:“曾受蒙庄子,《逍遥》一卷经。”【词语蒙庄子】   汉语大词典:蒙庄子

  • 半岭啸声

    源见“苏门长啸”。喻指隐士豪情。宋陆游《林间书意》诗:“半岭啸声惊阮籍,要知天下有高流。”

  • 怜衡

    源见“荐鹗”。喻指赏识、举荐人才。唐姚鹄《书情献知己》诗:“谒蔡惭王粲,怜衡冀孔融。”

  • 拜下风

    《左传.僖公十五》载:在秦晋韩原之战中,晋军大败,晋惠公被秦俘获,“晋大夫(却乞)反首(头发蓬乱下垂)拔舍从之(拔帐随行)。秦伯(秦穆公)使辞焉,曰:‘二三子何其戚(忧愁,担忧)也!寡人之从晋君而西也

  • 倒悬之急

    《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世,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倒悬指将人缚住两足头朝下、脚朝上地倒着悬挂起来。后以倒悬之急比喻处境极其困苦危急。亦作“倒悬之危”、“倒悬之苦”、“倒悬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