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朱亥袖椎

朱亥袖椎

椎(chuí垂):铁椎,有柄,一头像瓜形,用来击杀的武器。此典指朱亥袖里藏着铁椎,随同信陵君魏无忌去接替晋鄙军,救赵抗秦。后以此典比喻义士隐居市里,危急时为人解难济困。公元前257年,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赵国向魏国安厘王及信陵君魏无忌求救,信陵君用侯嬴之计,通过魏安厘王的宠姬偷得兵符,准备前去代替将军晋鄙统帅魏军。信陵君魏无忌临行,侯嬴说:“将军在外,君命有的可以不接受,以便有利于国家。您就是合了兵符,如果晋鄙不把军队交给您,还要向魏安厘王请示,事情就危险了。我的朋友屠夫朱亥可随您一道去,这人是个大力士。晋鄙能够听从,当然最好;如果不听从,便可让朱亥打死他。”这时魏无忌哭了。侯嬴问道:“您怕死吗?什么哭呢?”魏无忌说:“晋鄙是一位叱咤风云、声威显赫的老将,我去,恐怕他不听从,一定会杀死他,因此哭泣,我难道是怕死吗?”于是信陵君魏无忌请朱亥同行。朱亥笑着说:“我只是市场上操刀宰杀牲畜的屠夫,公子却多次亲自问候我。我所以不答谢,不回拜,因我认为那是小礼节,没有用处。现在您有急难,这是我为您效命的时机啊!”便与信陵君魏无忌一道出发,到达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地。魏无忌假称魏安厘王命令取代晋鄙。晋鄙取了兵符,怀疑这件事,举手看信陵君魏无忌,说:“现在我统率十万大军,驻扎在边境上,这是国家的重任。现在你单乘车来接替我,这是怎么回事呢?”晋鄙正想不听从,朱亥从衣袖里抽出四十斤重的铁椎,一椎打杀了晋鄙。信陵君魏无忌就统率了晋鄙的军队。随即发兵进击秦军,秦军解围而去。此典又作“屠肆鼓刀人”、“袖槌人”、“击晋”、“神槌朱亥”、“夺晋鄙”、“金椎袖”、“大梁屠”、“椎晋鄙”。

【出典】:

史记》卷77《魏公子列传》2380、2381页:“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唶(huò zè或仄,原意大笑大呼;这里形容有威风,有气派)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体恤慰问)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至邺,矫(jiǎo绞,假称)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

【例句】:

唐·王维《夷门歌》:“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 唐·王维《魏郡太守上党苗公德政碑》:“朱亥袖椎,豪雄扼腕;曹王拂局,轻薄为心。” 唐·李白《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仍要鼓刀者,乃是袖椎人。” 李白《赠从兄襄阳少府皓》:“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 唐·韩愈《斗鸡联句》:“毒手饱李阳,神槌困朱亥。” 唐·唐尧客《大梁行》:“金槌夺晋鄙,白刃刎侯嬴。” 宋·苏轼《次韵子由清汶老龙珠舟》:“先生不作金椎袖,玩世徜徉隐屠酒。” 宋·陈师道《咸平读书堂》:“今代陶朱公,不作大梁屠。” 清·王摅《信陵君墓》:“岂嫌椎晋鄙,终见却秦军。”


【典源】《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迺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 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 (chui),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

【今译】 战国时秦军围赵都城邯郸,赵国向魏王及魏公子信陵君求救,信陵君用侯赢之计,通过魏王宠姬如姬窃得兵符,准备前去代将军晋鄙统帅魏军。临行前,侯赢说:“将在外,可以不听国君的命令,自主处置,以有利国家。公子即使与晋鄙合上兵符,而晋鄙不将兵权授给公子,再派人请示,事情就会暴露了。我有个朋友屠者朱亥可与您一同去,这人是个力士。晋鄙如果相信,再好没有; 如果不听,就让朱亥将他打死。”于是公子去请朱亥。朱亥笑道:“我是个市上操刀卖肉的人,公子几次亲身来看望我,之所以不报谢,是以为这些小礼节没用。现在公子有急难,正是我报答出力的时候。”于是与公子一同出发。到了邺城,假传魏王令来接管晋鄙兵权。晋鄙虽合上符,但仍怀疑,对公子说:“我现在统十万大军,驻扎在边境上,这是国家重任,现在您乘单车来接替我,怎么回事?”想不听信。朱亥在旁,举起袖中的大铁锤,杀死晋鄙。公子于是率军救赵解围。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义士隐居市井,危急时为人解难济困。

【典形】 椎晋鄙、大梁屠、夺晋鄙、击晋、金椎袖、神槌朱亥、屠肆鼓刀人、袖槌人、朱亥袖椎、屠市朱亥、金锤报恩、迎朱亥。

【示例】

〔椎晋鄙〕 清·王摅《信陵君墓》:“岂嫌椎晋鄙,终见却秦军。”

〔大梁屠〕 宋·陈师道《咸平读书堂》:“今代陶朱公,不作大梁屠。”

〔夺晋鄙〕 唐·唐尧客《大梁行》:“金槌夺晋鄙,白刃刎侯赢。”

〔击晋〕 唐·李白《赠从兄襄阳少府皓》:“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

〔金椎袖〕 宋·苏轼《次韵子由清汶老龙珠舟》:“先生不作金椎袖,玩世徜徉隐屠酒。”

〔神槌朱亥〕 唐·韩愈 《斗鸡联句》:“毒手饱李阳,神槌困朱亥。”

〔屠肆鼓刀人〕 唐·王维 《夷门歌》:“亥为屠肆鼓刀人,赢乃夷门抱关者。”

〔袖槌人〕 唐·李白《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仍要鼓刀者,乃是袖槌人。”

〔朱亥袖椎〕 唐·王维《魏郡太守上党苗公德政碑》:“朱亥袖椎,豪雄扼腕; 曹王拂局,轻薄为心。”


猜你喜欢

  • 万里扶摇

    源见“鲲鹏展翅”。扶摇直上。喻仕途得意。清杨恩寿《新水令.湘江送别图送王夔石中丞师晋督滇黔》套曲:“不辜负三春雨露,才算得万里扶摇。”

  • 穴蚁

    唐.杜甫《喜闻官军已临贼境》诗:“鼎鱼犹假息,穴蚁欲何逃。”原指穴中蝼蚁,比喻即将败亡的敌人或盗贼。唐.李峤《秋晚喜雨》:“穴蚁祯符应,山蛇毒影收。”【词语穴蚁】   汉语大词典:穴蚁

  • 登仙鸡犬

    源见“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讽喻仗势飞黄腾达的小人。文湘芷《甲寅冬日感怀依韵和河西葛在廷》之一:“当道豺狼憎客瘦,登仙鸡犬比人肥。”

  • 鸾来仪

    源见“凤凰来仪”。指德化天下的瑞应。唐郑嵎《津阳门诗》:“花萼楼南大合乐,八音九奏鸾来仪。”

  • 芒背

    同“芒刺在背”。宋苏轼《与温公书》:“某以愚暗获罪,咎自己招,无足言者;但波及左右,为恨殊深……然某思之,不啻芒背尔。”【词语芒背】   汉语大词典:芒背

  • 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

    意谓父亲最了解儿子,国君最了解臣属。语出《管子.大匡》:“鲍叔曰:‘先入有言曰: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今君知臣不肖也,是以使贱臣傅小白。贱臣知弃矣。’”也引作〔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韩非子.十

  • 萍浮蓬转

    《文选》卷十晋.潘安仁(岳)《西征赋》:“陋吾人之拘挛,飘萍浮而蓬转。”晋朝诗人潘岳在《西征赋》中有“飘萍浮而蓬转”句,比喻人像水中萍、地上蓬一样飘来转去,动荡不定。后遂用为人生动荡多风波之典。唐.韩

  • 拱木

    源见“墓木已拱”。婉指人逝已久。南朝 梁江淹《恨赋》:“试望平原,蔓草萦骨,拱木敛魂。”唐白居易《六十六》诗:“交游成拱木,婢仆见曾孙。”【词语拱木】   汉语大词典:拱木

  • 砀瑞

    源见“屯云”。指祥云。唐骆宾王《咏云酒》:“色泛临砀瑞,香流赴蜀仙。”【词语砀瑞】   汉语大词典:砀瑞

  • 鸿鳞

    源见“雁足书”、“鱼传尺素”。指书信。明许自昌《水浒记.感愤》:“望风怀想,引领临岐,喜接鸿鳞。”【词语鸿鳞】   汉语大词典:鸿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