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枯鱼过河泣

枯鱼过河泣

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四》:“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鲂鱮,相教慎出入。”后因以“枯鱼过河泣”表示事后悔恨或记取教训。宋黄庭坚《次韵子瞻与尧舒》:“清天行泽不汲汲,尔亦枯鱼过河泣。”亦用喻誓死奋进。宋陆游《闻虏乱有感》诗:“头颅自揣已可知,一死犹思报明主……羞为老骥伏枥悲,宁作枯鱼过河泣。”


【典源】《乐府诗集》卷七十四古辞《枯鱼过河泣》:“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 作书与鲂��, 相教慎出入。”

【今译】 干鱼被人带着从河上经过时,不禁哭泣,后悔莫及,它寄信给河中的鱼,告诫它们千万不要随便出入。

【释义】 后以此典表示事后悔恨或记取教训。

【典形】 过河鱼、 寄书鲂��、 戒鲂鲤、枯鱼过河泣、枯鱼泣、枯鱼问河鲂。

【示例】

〔过河鱼〕 清·黄遵宪《和钟西耘津门感怀》之七:“相戒鲂��休出入, 吞声私泣过河鱼。”

〔寄书鲂��〕 明·徐渭《辞言马两进士蕺山之集》:“枯鱼已无及,寄书教鲂��。”

〔戒鲂鲤〕 明·陈子龙《杂诗》:“枯鱼戒鲂鲤,别叶念夭乔。”

〔枯鱼过河泣〕 宋·黄庭坚《次韵子瞻与尧舒》:“请天行泽不汲汲,尔亦枯鱼过河泣。”

〔枯鱼泣〕 清·唐孙华《戒杀诗次东坡岐亭韵》:“罹罗穷鸟悲,失水枯鱼泣。”

〔枯鱼问河鲂〕 清·顾炎武《赴东》之三:“枯鱼问河鲂,嗟哉亦何及!”


【词语枯鱼过河泣】   汉语词典:枯鱼过河泣

猜你喜欢

  • 凤雏

    《三国志.诸葛亮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又《庞统传

  • 坐薪尝胆

    同“卧薪尝胆”。宋苏轼《富郑公神道碑》:“愿陛下思夷狄轻侮中原之耻,坐薪尝胆,不忘修政。”并列 形容勤勉自律,奋发图强。宋·陈亮《与叶丞相书》:“前之悠悠已十年矣,而后之悠悠特未可知,孤圣天子~之本意

  • 君举必书

    举:举动。 国君的一举一动,必定要书于史策。 旧时常用以告诫国君举措不可不慎。语出《左传.庄公二十三年》:“君举必书。书而不法,后嗣何观?”《汉书.艺文志》:“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

  • 桑盖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遥望见童童如小东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

  • 真泠

    《庄子.山木》:“舜之将死,真泠禹曰:‘汝戒之哉!形莫若缘,情莫若率。’”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云:“泠,晓也,谓以真道晓语禹也。”后以“真泠”指帝王遗命。清恽敬《续辨微论》:“授受大事,太后何事真泠时始

  • 衣冠优孟

    源见“优孟衣冠”。指模拟仿学;亦指登台演戏,假装古人。清赵翼《文端师谕葬事毕余嘱其二子入京诗以志愧》:“衣冠优孟惭何与,剧喜师门免负薪。”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中:“中国戏法,由来已久,衣冠优孟,音

  • 三千击浪

    《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庄周在《逍遥游》篇中,描写大鹏鸟迁徙南冥时,气势磅礴,能扶摇直上飞腾,能水击三千里。后用为比喻壮举之典。唐.李隆基《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三千初击浪

  • 聊借一枝

    源见“鹪鹩一枝”。指暂且找个安身的地方。明陈汝元《金莲记.焚券》:“况官舍不容寄迹,愧无尺地;将民房暂且安身,聊借一枝。”

  • 玉山自倒

    同“玉山倾倒”。唐李白《襄阳歌》:“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宋刘过《贺新郎.游西湖》词:“去尽酒徒无人问,唯有玉山自倒。任拍手,儿童争笑。”主谓 见“玉山将崩”。比喻人喝酒醉倒。唐·李白

  • 不食烟火

    ㄅㄨˋ ㄕˊ ㄧㄢ ㄏㄨㄛˇ bù shí yān huǒ 73 ① 指不吃熟食。道家修炼主张绝粒却谷,不吃世间烟火物。《终有报》第一回:“人都道他不食烟火,体气欲仙。”见“不吃烟火食。”《玉娇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