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桃李

桃李

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七卷第二十章:“魏文侯之时,子质仕而获罪焉,去而北游,谓简主(赵简子,名鞅)曰:‘从今已后,吾不复树德于人矣。’简主曰:‘何以也?’质曰:‘吾所树堂上之士半,吾所树朝廷之大夫半,吾所树边境之人亦半。今堂上之士恶我于君,朝廷之大夫恐我以法,边境之人劫我以兵,是以不复树德于人也。’简主曰:‘噫!子之言过矣。夫春树桃李,夏得荫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由此观之,在所树也。’”又《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汉.刘向《说苑.复恩》亦有类似记载。

赵简子以栽种桃李,夏得其荫,秋得其实;而栽种蒺藜,夏不能摘叶,秋只能得刺作对比,教育人要慎重选择培养对象。后遂以“桃李”比喻所培养的学生或所举荐的人才,以“满城桃李”、“桃李满天下”比喻所培养的学生之多或所举荐的人才之众。

唐.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久视元年》:狄仁杰好荐士,“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桃”指桃树; “李”指李树,二字连言为 “桃李”,喻指所栽培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这个比喻意义几乎是人所共知的,但所栽培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为什么以 “桃李”来比喻呢? 出处何在?

韩诗外传》卷七: “夫春树桃李者,夏得阴 ( 荫) 其下,秋得其实; 春树蒺藜者,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后遂以 “桃李”比喻所栽培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

唐代武则天时,大臣狄仁杰曾推荐过张柬之、姚元崇等数十人,都成为了名臣。有天,有个朋友来做客,笑着对他说: “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久视元年》) 据说,当时有个半通的文人不明此话的含义,心里想: “怎么回事,天下的桃树、李树都种到狄家去了?!”这当然是一个 “望文生义”的笑话了。


【词语桃李】   汉语词典:桃李

猜你喜欢

  • 黄河誓

    源见“河山带砺”。指汉代封爵之誓。谓封爵与国共存,传之无穷。唐崔融《塞垣行》:“岂要黄河誓,须勒燕山石。”

  • 浅深揭厉

    《诗经.邶风.匏有苦叶》:“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汉.毛氏传:“以衣涉水为厉,谓由带以上也。揭褰衣也。遭时制宜,如遇水深则厉,浅则揭矣。”《诗经》中以“深则厉,浅则揭”谓过河时水深则连

  • 鲍参军

    《宋书》卷五十一《宗室传.刘义庆传》附《鲍照传》:“鲍照字明远,文辞赡逸,尝为古乐府,文甚遒丽。”“临海王子顼为荆州,照为前军参军,掌书记之任。”南朝.宋.鲍照,文才甚佳,尤以诗的俊逸著名。后世以他任

  • 龙光射牛斗

    同“龙光牛斗”。唐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 卖药不二价

    源见“韩康卖药”。谓品德高尚。唐王维《郑霍二山人》诗:“卖药不二价,著书盈万言。”

  • 祖生鸡

    源见“闻鸡起舞”。指晋祖逖闻鸡起舞事。宋陆游《枕上》诗:“慵占贾谊鵩,空感祖生鸡。”

  • 执伐

    同“执柯”。明高明《琵琶记.官媒议婚》:“红楼此日招凤侣,遣妾每特来执伐,望君家殷勤肯首,早谐结发。”【词语执伐】   汉语大词典:执伐

  • 玄度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许掾〔许询〕尝诣简文,尔夜风恬月朗,乃共作曲室中语。襟情之咏,偏是许之所长,辞寄清婉,有逾平日。简文虽契素,此遇尤相咨嗟,不觉造膝,共叉手语,达于将旦。既而曰:‘玄

  • 弃甲则那

    甲:古代战士用皮革或金属制成的护身衣。那( ㄋㄨㄛˊ nuó ):奈何二字的合音。 丢了皮甲又怎么哪! 意谓打了败仗没有什么了不起。语出《左传.宣公二年》:“宋城,华元为植,巡功。城者讴曰:‘睅

  • 卑恭自牧

    见“卑以自牧”。北周·王褒《太保吴武公尉迟纲碑铭》:“不以宠贵骄人,每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