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梦游华胥

梦游华胥

源见“华胥梦”。指黄帝梦游华胥国,见到无官无欲的平安理想世界。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古人有梦游华胥之国,其乐无涯者。”


【典源】《列子·黄帝》:“ (黄帝) 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 台州之北, 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师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 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爱憎; 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都无所爱惜,都无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热。……黄帝既寤,怡然自得,召天老、力牧、太山稽告之,曰:‘朕闲居三月,斋心服形,思有以养身治物之道,弗获其术。疲而睡,所梦若此。今知至道不可以情求矣。朕知之矣! 朕得之矣! 而不能以告若矣。’又二十有八年,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

【今译】传说黄帝白天睡觉,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其国距离几千万里之遥,靠车船行走都无法到,只能神游。这个国家中不分贤愚贵贱,一切顺乎自然。人民没有欲望嗜好,也顺乎自然。不知因生而快乐,因死而厌恶,因此也谈不上夭亡: 不知亲向自己,疏远别人,因此也谈不上爱憎; 不知背逆和向顺,因此也谈不上利害; 也没有可爱惜的,也没有可畏惧的。在水里不沉,在火中不会烧焦。黄帝醒来后,非常欢欣鼓舞,召集臣子告诉他们:“我闲居三月,虔诚地思考养身治世之道,也没有想出来。这次睡了一觉,梦见了这样的国家,看来至道不可以强求。我现在终于找到了。可惜无法讲给你们听。”过了二十多年,天下大治,几乎像华胥氏之国一样。

【释义】 后以此典借指心目中的理想国度、境界; 或用以形容睡眠、梦境,多指白天睡觉。

【典形】 出华胥、华胥、华胥国、华胥境界、华胥乐、华胥梦、华胥一枕、梦华、梦华胥、梦游华胥、入化胥、一梦华胥、华胥见、幽梦到华胥、路熟华胥、魂到华胥、物外华胥、华胥税驾、世外华胥、寤华胥、羡华胥、华胥路、华胥客、小华胥。

【示例】

〔出华胥〕 元·王国器《踏莎行·破窗风雨》:“林鸠呼我出华胥,恍然枕石听流水。”

〔华胥〕 唐·骆宾王《兵部奏姚州道破逆贼露布》:“玄功不宰,混太始以凝神; 至道无为,伫华胥而得梦。”

〔华胥国〕 宋·黄庭坚《醉落魄》:“陶陶兀兀,尊前是我华胥国。”

〔华胥乐〕 宋·陆游《春晚坐睡忽梦泛舟饮酒》:“年来惟觉华胥乐,莫遣茶瓯战睡魔。”

〔华胥梦〕 唐·李商隐《思贤顿》:“不见华胥梦,空闻下蔡迷。”

〔华胥一枕〕 宋·陆游《急雨》:“华胥一枕遽然觉,却听蝉声送夕阳。”

〔梦华〕 元·张翥《清明游包家山》:“辇路迷游躅,宫词入梦华。”

〔梦华胥〕 宋·王安石《昼寝》:“独眠窗日午,往往梦华胥。”

〔梦游华胥〕 宋·陆游《杂赋》之二:“病叟胸中一物无,梦游信脚到华胥。”

〔入华胥〕 清·周起渭《武陵为人写北窗高卧图》:“携枕人华胥,遂卜柴桑邻 。”

〔一梦华胥〕 元·范康《陈季卿悟道竹叶舟》:“你发志气长安应举,不及第似渊明归去,两桩儿是一梦华胥。”


猜你喜欢

  • 绿林豪客

    源见“绿林”。指绿林中本领出众的人物。唐李涉《井栏砂宿遇夜客》诗:“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见“绿林好汉”。清·郑燮《题画竹六十九则》:“细雨微风江上村,~暮敲门。”【词语绿林豪客】  成语

  • 绕朝不用

    源见“绕朝策”。借指良谋不被当权者采用。柳亚子《恭谒孙先生之灵堂有感》诗:“绕朝不用吾终憾,苌叔难凭碧化量。”

  • 摩笄

    源见“磨笄”。称后妃殉国自杀。清吴伟业《思陵长公主挽诗》:“国母摩笄刺,宫娥掩袂伤。”【词语摩笄】   汉语大词典:摩笄

  • 玉树满庭

    源见“谢庭兰玉”。喻称优秀子弟众多。唐钱起《重赠赵给事》诗:“玉树满庭家转贵,云衢独步位初高。”

  • 遗簪莫弃

    源见“刈蓍遗簪”。谓念恋旧物故情。唐温庭筠《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诗:“折简能荣瘁,遗簪莫弃捐。”

  • 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意谓上等医生治好病,下等医生治死人,而有病不求医生,可以抵得上一个中等医生(既治不好病,也治不死人)。语出《汉书.艺文志》引谚:“有病不治,常得中医。”《秇林伐山》卷一九:“治,古音迟。如治国之治,及

  • 题柱相如

    源见“题桥柱”。泛指立志求取功名富贵的人。元马祖常《次韵王参议寄上京胡安常诸公》之一:“年年载笔陪京道,题柱相如又过桥。”

  • 隙中驹

    源见“白驹过隙”。喻指易逝的光阴。宋苏轼《行香子.述怀》词:“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词语隙中驹】   汉语大词典:隙中驹

  • 长桥题柱

    源见“题桥柱”。喻立志求取功名富贵。唐岑参《升仙桥》诗:“长桥题柱去,犹是未达时。”

  • 琼枝玉叶

    玉树的枝叶,旧以比喻皇家的子孙。又作“金枝玉叶”。唐代萧颖士《贺立太子表》:“琼枝挺秀,玉叶资神。”并列 琼,美玉。古时比喻王室子孙。现也常用来尊称他人的子女。语本唐·萧颖士《为扬州李长史贺立皇太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