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歌释忿争

歌释忿争

此为昭肃皇后以歌声消除人们的愤怒争执事。昭肃皇后即金景祖乌古迺(nǎi奶)之妻唐括多保真。她非常好客。当景祖乌古迺与客人一起饮酒时,她不饮酒,专听他们谈话。次日,她可以一一列举、评论那些人的言行,而且都十分中肯。假如有的因醉酒而争吵,她总是用自己的歌声来消除他们的愤怒和争执。如果军队中有人受刑拷打的,就带着酒食去劝慰开导。景祖乌古迺到部属巡视考察时,她也常常随行,并参与解决政事和诉讼案。景祖去世后,世祖劾(hé河)里钵(bō玻)及其弟颇剌淑、盈歌,每当采取军事行动时,总要先禀告昭肃皇后才用兵。或胜或负,她都给予奖励或惩罚。到了农忙季节,她就亲自去考查耕耘收割。远的地方乘马前往,近的地方就拄杖而行。对于那些勤于耕作的,她予以勉励;对于那些晚出早归的就给以批评和训导。昭肃皇后到邑屯村,世祖劾里钵、肃宗颇剌淑一起随行。当时正巧桓赦、散达兄弟俩也来到这里。此时,这兄弟俩感情上已有裂痕。再加上酒意,言语互相冲撞,相持不下,最后竟拔刀相对。昭肃皇后就起身抓住双方的手,对桓被、散达说:“你们都是我丈夫的老部下、老朋友,怎么就一下子忘掉了我丈夫的恩惠,而与儿辈们争吵呢?”于是她就自己唱起歌来,桓、散达的怒气也就消除了。

【出典】:

金史》卷63《后妃上·景祖昭肃皇后》1500页:“后虽喜宾客,而自不饮酒。景祖与客饮,后专听之。翌日,枚数其人所为,无一不中其綮(qìng庆,相结合的地方)肯。有醉而喧呶者,辄自歌以释其忿争。军中有被笞罚者,每以酒食慰谕之。景祖行部,辄与偕行,政事狱讼皆与决焉。景祖没后,世祖兄弟凡用兵,皆禀于后而后行,胜负皆有惩劝。农月,亲课耕耘刈获,远则乘马,近则策杖,勤于事者勉之,晏(yàn宴,迟;晚)出早休者训励之。后往邑屯村,世祖、肃宗皆从。会桓、散达偕来,是时已有隙,被酒,语相侵不能平,遂举刃相向。后起,两执其手,谓桓、散达曰:‘汝等皆吾夫时旧人,奈何一旦遽(jù具,遂;就)忘吾夫之恩,与小儿子辈忿争乎。’因自作歌,桓、散达怒乃解。”


猜你喜欢

  • 虞芮讼息

    源见“虞芮”。指受仁德感化而息讼。晋潘岳《西征赋》:“苏 张喜而诈骋,虞 芮愧而讼息。”

  • 管窥之说

    源见“管窥蠡测”。指见识短浅的言论。鲁迅《集外集.〈穷人〉小引》:“陀思妥夫斯基的人和他的作品,本是一时研究不尽的,统论全般,决非我的能力所及,所以这只好算作管窥之说。”偏正 比喻见识短浅的言论。[例

  • 单父琴

    源见“鸣琴化治”。称美清政轻刑的地方官治绩。唐杜甫《赠裴南部闻袁判官自来欲有按问》诗:“尘满莱芜甑,堂横单父琴。”【词语单父琴】   汉语大词典:单父琴

  • 黄龙誓

    同“黄龙约”。清吴伟业《赠家侍御雪航》诗:“至今青海头,共刻黄龙誓。”【词语黄龙誓】   汉语大词典:黄龙誓

  • 衣后穿

    源见“梦棹郎”。喻指拍马奉迎,媚上得宠。宋王禹偁《读汉文纪》诗:“贾生多谪官,邓通终铸钱。谩道膝前席,不如衣后穿。”【词语衣后穿】   汉语大词典:衣后穿

  • 玉堂学步

    源见“玉堂金马”。谓进翰林院。《儿女英雄传》三六回:“才得几天儿,居然金榜题名,玉堂学步,成了人了。”述宾 玉堂,汉以后指翰林院。谓初进翰林院。《儿女英雄传》36回:“回想他三年前……可不是大妞妞似的

  • 百步穿杨

    《战国策.西周》:“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史记.周本记》亦载此事。杨柳同科,古人常通用。后遂以“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等语形容射击技术的精妙娴熟,又指做事有把握、计策

  • 吐食握发

    同“吐哺握发”。晋葛洪《抱朴子.交际》:“虽笔不集札,菽麦不辨,为之倒屣,吐食握发。”见“吐哺握发”。晋·葛洪《抱朴子·交际》:“虽笔不集札,菽麦不辨,为之倒屣,~。”【词语吐食握发】  成语:吐食握

  • 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

    西子:即西施,古代美女。 如果西施身上沾染了肮脏,别人走过时也会捂住鼻子。 比喻美好的事物,一旦沾上了污点,也会被人唾弃。语出《孟子.离娄下》:“孟子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王超然

  • 生灵涂地

    见“生灵涂炭”。宋·邵伯温《闻见前录》:“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词语生灵涂地】  成语:生灵涂地汉语大词典:生灵涂地